分类: 网络与书 |
有些事情,听来似乎是天生就该会的,不必经过什么学习。譬如,玩。
很多人听到“玩”,不免会想,谁不爱玩,谁不想玩,谁不会玩,只是没那个钞票和没那个时间而已。
这是很大的误以为。事实,可能大为不然。
我们很容易把“玩”放在“工作”的对立面。但是却不太容易想到正如同工作需要学习,玩也需要学习。
玩,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玩,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玩,其实有许多层次。
有些玩,是很疯狂的,很异想天开的,因此,可能需要花上多年的准备,甚至可能要花上一生的准备。
有些玩,是结合旅游与度假的,因此,最少一年要去玩那么一次。
有些玩,是调节与抒解一些生活节奏的,因此,最少一个星期要玩那么一次。
还有些玩,只是一些放松与休息,因此,最好能结合每天的生活。
休息与放松,调节与整理,旅游与度假,疯狂与异想——是玩的许多层次。
有了层次的事情,就涉及能量。
所以,玩,需要能量,本身也就是能量。
玩,既然是一种能量,就可以累积、练习、发挥。
不想经过累积、练习、发挥,就想获得玩的能量,就好比不想经过累积、练习、发挥,却想拥有支配财富的能量,同样的遥不可及。
我们不容易掌握玩的许多层次,有中国文化里特有的原由,也有普世的原因。
中国文化里特有的原由,是我们接触这些不同层次的玩的时间还太短。长期结合农业社会稳定结构的中国文化里,玩的层次原先主要配合一年四季的作息为展开。需要长期筹划的疯狂、异想之玩,或是按一星期七天而展开作息的玩,以及配合这些玩的软硬件,都来自其它文化,很晚近的事情。我们不熟悉。
普世的原因,则是十五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加上科学之进展,到工业革命再加上进入二十世纪美国经济与生活方式对全球所产生的主导影响,世界各地都接受了由产业而企业而个人,形成一脉相承的生活模式与价值观。在这种生活模式与价值观之下,勤奋工作,从工作(甚至只是升迁或只是金钱)的层次中寻求生命意义,才是社会的主流。玩的层次遭到忽视,甚至遭到敌视,其来有自。
今天我们要特别提醒自己回头注意“玩”的层次,一方面是因为有这些补课的需要,一方面也有新生议题的需要——因网络而产生的新生议题。
网络风行后,生活的真实与虚拟从各方面产生混合与变异,工作与玩乐,首当其冲。这固然有其十分积极的一面,也有极其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层次不明,认识不清的“玩”而言。
想要面对玩的能量,并且可以累积、练习、发挥这种能量,第一步还是得先掌握玩的层次。
层次不清,能量就会错置、误用,也根本谈不上接下来如何累积、练习、发挥。
《去玩吧!》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