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私之别

(2006-09-26 12:54:28)
分类: 第一个工作,在基层
  有一次,一位长辈谈怎么评价一个人,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工作能力,可以打0分到100分,健康,好比要乘上电脑的0或1 ,品德,则是最后加上的正负号。」
  也就是说,工作能力打到99分,健康如果不好,乘了0,那就一切归零。工作能力99分,健康也好,乘了1,但是如果品德不好,最后再加个负号,那么只是危害更大。
  品德的课题,越是到了高阶主管的层次,越重要。
  当然,品德是很无形的,也许,也相当主观,因此今天越来越容易被放在一边。但是,如同社会给道德定下一个最低的防线——法律。企业也可以给品德定下最低的一个防线——公私之别。
 
  公私之别,说来清楚,做来不然。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公私之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公司与个人,是相对的公私;公司的整体和里面的部门,又是相对的公私;社会和公司,又是一个相对的公私。这还只是最简单的举例。因此,不容易随时掌握自己在这相对之间的立场。
  第二,公私之别,大多时候分际着重于直接而有形的金钱。但也有时候牵涉到间接而无形的利益。一个总统要发动对他国的战争,到底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为了解除自己绯闻案的压力?一个官员要公布利多的政策,到底是为了社会的公益还是为了拉抬自己的政绩?一个总经理要冲刺业绩,到底是为了公司长期的发展,还是为了短期账面的好看?没有任何人能讲出个客观又绝对的所以。因此,不容易诚恳地面对自己。
  正因为公私之别不容易掌握,所以这其中又有一个最低的标准:最起码,公司与个人之间直接而有形的金钱分际,一定要严守。
  这种分际,大的固然要守,小的也不能疏忽。个人对公司固然要戒慎,公司对个人也不能马虎。
  从小处着手,也许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有点烦琐,甚至觉得有点做作。但是久了,自然了,就会成为思考的一部份,习惯的一部份。
  由这个基础开始,个人与公司,上司与属下,公司与同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公私之别,才可能练习掌握其分际。
  和「公私有别」相对的,另有一句话:「水清无鱼」。「水清无鱼」会成为一句名言,不可能没有道理,但是,没有一定的功力和定力,最好还是不要信奉这个道理,否则,难免「浊水死鱼」。
  打个比方,常听到一句口头禅是:「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然而真正的佛教毕竟还是另有一套基本戒律。不遵守这个戒律,佛是不会心头坐的。
  公私之别,就是企业社会里的基本戒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功遂身退
后一篇:壮阔的四句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