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法的左右

(2006-09-05 17:33:40)
分类: 成为中层干部的时候
  事情有了方向之后,接着就是处理的方法了。
  本来,有了立场和方向之后,方法是自然配合出来的。立场和方向掌握得清楚,方法也就会出现得明白,一气呵成。但是为了练习,也可以把方法和前面谈的立场以及方向分开来思考。
  立场是点,必须坚守,因此没有变化的弹性。
  方向是由点而引申出的线,只要目标明确,可以有些迂回的调整。
  而方法则是由线而引申出的面,需要面面俱到,也需要八面玲珑。
  由于方法是面,笼罩的范围最大,需要注意的变数最多,牵涉的随机反应也最多。也因此,方法很容易喧宾夺主,一不小心就反而成了我们处理事情的主角,原先的立场及方向反而忘在脑后。
  因此,谈方法,我们第一个要记住的,就是方法不是单独存在的。方法是由立场和方向而引申出来的。我们不能为了要面面俱到,或八面玲珑,反而违背了原来点和线所设定的方向。
  方法一定要和立场及方向相呼应,其道理可以医疗为代表。中医有中医的立场和方向,西医有西医的立场和方向。因此,针对同样一种病症,中医有中医的方法,西医有西医的方法。如果我们决定了西医的立场和方向,却又去使用中医的方法,其结果如何,可以想象。
  也许,有人会说,方法应该只挑有效的来用。但,什么才是有效的方法?
  每一种方法的使用,都和当事人的立场、方向有关,都和当时的时间、空间,以及对象而有别。万一只顾得去追寻所谓有效的方法,就算对另一个人是百试百灵的方法,用到我们自己身上却可能是百试不灵。
  因此,谈方法,第二个要记住的,就是方法绝不能硬去移植、模仿。方法必须是自己想出来的,体会出来的,摸索出来的。
  但方法也牵涉到动态层面,需要大量的随机应变。万一我们的个性天生就不适合随机应变呢?这个时候又要怎么体会?怎么摸索?勤能补拙。随机应变也是可以事先准备的。如果能事先把准备工作做得越细,事情变化的可能掌握得越多,现场的随机应变也就会越有根据。
  所以,谈方法,第三个要记住的,就是多算胜,少算输。对事情的了解越全面,越深入,方法也就会越多。
  然而对事情了解的全面和深入程度,又和历炼,以及见识有关。所以,总难免百密一疏。也因此,立场和方向清楚,并不保证最后会选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或者,方法有效,但是使用起来的功力不够,或是运气不佳,照样可能功亏一篑。
  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历练、见识和功力不够,而在方法的掌握上出了漏洞,事后反省起来还可以有个结论,可以期许自己以后碰上类似状况,有更大的把握。反过来,如果不是依循一条自己清楚的立场和方向而发展出来的方法,反而只是人云亦云地使用一个捡来的方法,那么,最后不论事情成败,自己都难以知其所以然,下次碰上仍然难以掌握如何应对。
  所以,谈方法的第四个重点,就是不要怕历练不足,而要怕没有历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方向的风雨
后一篇:惯性的掌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