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卡梅隆的另一个故事

(2006-08-22 14:25:49)
分类: 第一个工作,在基层

  卡梅隆,当年拍过一部电影《深渊》(The Abyss)。
  这是一部主要在海底发展的故事,没有特别卖座。在他的作品里,被视为比较黯淡的一部。一直到后来,《魔鬼终结者续集》问世,忽然有人发现了《深渊》的作用:《深渊》里水柱凝成的人形,正是《魔鬼终结者续集》那个T-2000机器人的预演。换句话说:《深渊》是在为《魔鬼终结者续集》一些技术在做暖场。
  今天,当然我们会发现:《无底洞》的作用不仅如此。
  如果没曾在海里拍过《无底洞》,卡梅隆调动《泰坦尼克号》的身手不会这么灵活。
  工作是需要延续的。
  工作也需要执着。
  其实,《深渊》还给了卡梅隆一个刺激。
  在卡梅隆的心中,《深渊》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没有人买帐。大家把它当科幻片看了。后来,他拍了一部《魔鬼大帝:真实的谎言》,又认为自己要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还记得那个情报员和他太太的故事吧?)但是大家又不买帐,把它当动作片看了。
  所以,他觉得自己终究得拍一部大家公认的爱情故事。
  《泰坦尼克号》也就这样出来了。
  以卡梅隆而言,他不需要再向别人证实什么,但他必须要给自己一个交待。
  这种交待,固然在表现在态度上,也要表现在细节上。
  电影里的泰坦尼克号,是一艘只建了半边的泰坦尼克。由于在码头上出航的时候,这半边船的方向和历史上的实际状况不符,所以必须用电脑将方向翻转过来。
  结果,拍这幕戏的时候,为了翻转方向的一致,连每件行李标签上的字,他们都故意倒着写,以便翻转过来后是正的。
  那么大一个画面里面,行李标签上的字是什么方向,根本是镜头里看不出来的。但卡梅隆就是要这么拍。
  我们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为其中特效的逼真而惊叹。但如果只顾得讨论电脑和科技如何制造出特效,而忽略追求特效的根本精神,那可真是见树而不见林。
  连续两次谈卡梅隆,是因为想到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实现,很多人也都说自己不计名利,但是往往理想实现的条件还没有一撇时,就先急着保护自己绿豆大的利益,即使自己的「理想」因而束之高阁也在所不惜;往往事情的进展不过才迈出了小小的一步,就以为功成名就,先忙着享受果实,即使自己的「理想」因而七折八扣终至化为泡影也乐在其中。
  我们可以比照卡梅隆的情况,想想自己是不是真正有那么大的理想,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大决心,是不是真有自己的执着,是不是按步就班地延续扩展自己的事业,又是不是真的那么一丝不苟地执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