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种牙记(下)

标签:
种植牙骨移植骨粉杂谈 |
分类: 澳洲草根生活 |
上回说到乌鸦在万般无奈之下做了痛苦抉择---采用自体骨移植改善牙骨宽度以达到能种牙的要求。直到现在,我还不清楚我这一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医生看我坚定地选择了骨移植,语气似乎有些不爽,当然也可能是我心虚多疑所导致的错觉。然后她像木匠一样地操起各种工具在我的牙骨上凿起来。那声音顺着骨头直入耳膜,震得我头发昏眼发花。不知道是医生的手法不行还是取骨难度太大还是故意刁难,我被折磨了将近一个小时就为了取那点骨头,只听她一边凿一边嘀咕:"怎么就不下来呢?下面就是神经了。"听得我这个心惊胆战啊,护士还负责托着我的下巴,好像再一用力我的下巴随时都能脱臼。
到了这个份儿上,我心里那个后悔啊,但是已经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等着结束。每一分钟都是在熬,熬不住了示意医生住手,她问我是疼吗?我带着哭腔说:我害怕。
在心里一遍遍地念主祈祷辞,祈求这份洋罪快快结束。直到真的结束了,我似乎浑身瘫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出了手术室,医生对在外面焦急等待的妈妈说:真奇怪,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排斥用骨粉。
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原定两次回国能搞定的事,由于两颗牙的进度不一,变成了三次回国才能完成,前提还得是愈合一切顺利。这样折腾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在澳洲治疗的成本,要不是因为可以顺便看望父母亲人,真不知道我瞎折腾个啥劲。这不,又订了六月的机票,我要利用一个长周末飞回去进行下一个步骤, 回来之后,还要马上预定圣诞节的回国机票。。。
如果对比两边的牙医孰优孰劣,还真是一言难尽。在澳洲,我想其他大部分发达国家都一样,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学医,医科生里面最优秀的才能做牙医。当然牙医的收入也是不菲的,上个月带俩闺女去牙医那例行检查,大丫洗了个牙,二丫一颗乳牙有个小洞洞简单补了补,账单就是四百多块澳币。幸好有私人保险罩着,不用额外付钱,否则真是让人肉痛。那么国内牙医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熟手多经验丰富。像给我治疗的牙医,每个月平均要做五六十颗种植牙,早就轻车熟路了。而在悉尼要找一个每月种几十颗牙生意好的门庭若市的私人诊所,还真不容易,就算有,我也未见得碰得上。
凡事都有两面性,中国的医生虽然手艺纯熟(那是众多的病人给练出来的),但是干活太糙,比如种牙之前都不问病史,这在澳洲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当然我这牙如果在澳洲种就麻烦了,因为涉及到骨移植的部分普通种牙的医生不能承担,要去专门的骨科医院进行,绝不会出现让病人张大着嘴巴临时决定要骨移植还是用骨粉的问题,但是跑来跑去要很多次才能完成。
和牙医打了这么多交道,我开始动了心思,逗大丫说:丫头,努力学习,将来当个牙医吧,妈到时候也走走后门啥的。谁知丫头嘴巴一撇说: disgusting。
完,没戏。
http://s12/middle/4a20e14bg79a99bab8beb&690
天生爱笑的二丫,连看牙这么痛苦的事表情都这么好。其实,这里的小朋友不管牙齿有问题没有,基本养成每半年检查一次的习惯,不会等到问题很严重才求救于医生。而医生的态度也都很好,让小孩子不觉得看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所以啊,成名要趁早,买房要趁早,看牙也要趁早。
结束痛苦回忆之前,让我用二丫这个开心果的一句话来画个句号吧。有一天二丫摸着我的脸,轻声地问,还疼吗?然后非要我张开嘴,因为她要看看种的牙长出来没有。我天真的二丫呦,种下去的是冷冰冰的金属,不是会生根发芽的种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