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去
(2010-07-15 20:44:53)
标签:
海归澳洲生活杂谈 |
分类: 自言自语 |
早上八点不到,手机响起,是有好几个月未联系的一个朋友。严格说,我们也不能算交往很密的朋友,性别有差异,年龄又隔着好几岁,往来也不很多,但是我们是刚来澳州之初就认得的,感情自是比后来结识的人深厚,有点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的意思。
我们一直拖家带口,他一直单身,是个热心的大男孩。寒暄两句我才知道,原来他已经在机场的候机厅了,马上就要回国。我很吃了一惊,上一次见面时得知他刚有了个女朋友的,又买了房车,以为他要扎根澳洲了,结果几个月之后情况会是这样。
“你要回去多久呢?”我问。因知道他拿了澳洲公民身份,长期回国只能工作签。
“三年,或者五年,谁知道呢,看情况吧。”一个犹疑的不确定的回答。
“在国内有了工作的眉目了?”
“还没有,可能打算自己做点什么。”
“做点什么呢?”
“还没想好。”
“好在国内有人脉,做起事来也容易些。”我试图好言安慰。
“人脉也散差不多了,六年了没怎么联系。”他的语气一派消沉。
“回去先成个家,把终身大事解决了再说。”这个似乎容易些。
“现在的情况,娶媳妇也很费啊,又得买房又得买车的。”
“那你在悉尼的房子和车子怎么办啊?”
“房子出租,车子寄放在一个朋友那儿每周给开开。车子刚买的就卖亏太多,放在这回来度假的时候还能用。”
还好,终于有“回来”的字样,让我无限落寞的心里见着丝亮光: “你走也不打声招呼,连请你吃顿饭送行的机会都不给,回来可一定要知会一声啊。”
六年了,他从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进入了三十多岁的后青年时代,每次见到他,我都会提醒他趁年轻没有家庭拖累去读个书,拿个当地的文凭,他空有一身的精力却更热衷于各种聚会和游玩以及看碟和忙于眼前的工作。其实我在想,如果这些年他狠狠心念个硕士下来,回国的时候也不至于如此赤手空拳。
哥们儿,祝你一路顺利,可以开创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如我没有孩子的羁绊,我会一直在这里吗?如果回去,我又能做什么呢?还不是两手空空。也感谢孩子的羁绊,让我消灭杂念踏踏实实地在这儿混生活,回去,太多的未知。呆在这儿,小孩子的幸福指数总会稍稍大些。
只有一个心结,我永远也解不开。 谁让我永远也不是为自己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