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到TAFE去参加一个课程报名的咨询会,去得晚了,满满一屋子人,连个座位也找不到,只好溜到角落里站着。
这个课程去年念了一个月就半途而废,今年又杀了回来,遇到去年的老师,对我还有印象,热情地询问我近况并对二女儿的出生表示祝贺。听了一会,觉得自己虽然不够努力,但是一年之中,不知不觉英语还是有了不小的进步,老师所讲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听懂了,去年就听得半懂不懂,很多内容都要猜测才行。当然,也是因为老师的发音特别标准,好像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一样,否则换上个橄榄球明星,我肯定一句也听不懂。
进步归进步,我仍然不够胆量当着众人发问,只是认真听在座各位纷纷提问以及老师的一一解答。这时听到一个中国女孩子用很流利的英语问关于国内带来的证书是否需要翻译的问题,我就凑过去和她交流几个不敢确定的问题。结果大家开口一讲话,觉得口音接近,再一打听,居然是地地道道的老乡!
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觉得聊得很投机,索性在散会之后步行一站,边走边聊。我问她喜不喜欢澳洲,她毫不犹豫地说喜欢,一点也不后悔来到这里,尽管和国内相比,吃了不少苦,但是这里的自由又是国内所无法的得到的。女孩子很健谈,坦言自己唱歌很好,说她以前将黑龙江省的唱歌大奖赛都参加遍了,孙悦、孙红蕾没成名之前和她都是混得很熟的朋友。我问她为什么不坚持走从艺的道路,她坦言家里没钱,没有后台成名很难。这话放在以前,我肯定认为她吹牛,但是现在在我信,老公打工的酒店里还有一对夫妻是前国家体操队的国手呢,和李宁等同场竞技,只是没得过世界冠军。当年演活了薛宝钗的张莉,还不是在加拿大过普通人的日子。本来听说她和我一个学生在加拿大的叔叔结婚了,但不知为什么在2004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说自己还是单身。大家放弃了以前不说辉煌也算斑斓的生活来到这里,洗却铅华,除去浮躁,摆脱难缠的人际关系,回归简单和宁静,也许这是很多移民共同的理由。
好久没这么痛快地说东北话了,特别是最近和一个香港来的律师打交道,把我憋得不行,他普通话不灵,我粤语不中,他英语虽然流利但是口音有点重,何况事关重要我不敢和他完全用英语对话,只好说两句普通话,再用英语确认一下。经常是他耐心地说完问我明白吗?我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没完全明白。其实哪里是“没完全明白”,是“完全没明白”!不过谅他也体会不出来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可见推广普通话何等重要!
扯哪去了?哦,那个会唱歌的女孩子,时间有限,言犹未尽,互留电话,以后再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