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当评委,要看十几本长篇小说,暂时不能写自己的。
贴一篇七月份我去一汽采访后写的人物随笔吧。

一汽组装车间。

流水线之一

之二

即将成型

橘黄色的是机器人

安装车门

现代化的车间干干净净
我一回头,看到坐在我身后的那位被采访者,姓名牌上写着“杨勇”二字。心想,这名字也太常见了,爹妈取名的时候显然没用心。于是我跟他聊天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名字太常见了,我有个大学同学就叫杨勇。他嘿嘿一笑,说就是,解放军有位大将也叫杨勇呢。
嗯?居然还知道我军有位大将叫杨勇。心里便有了第一分好印象。
我们在一汽大众的成都分公司采访,参观了厂区后,公司方面叫来十几位工人和技术人员与我们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这在我的采访经历中还是头一遭。看来这家公司的管理理念的确具有开放创新精神。
放眼一看,被叫来参加座谈的,或者说被采访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年轻人,那种不满三十岁的真正意义上的年轻人。
也是啊,刚才去厂区参观,看到的跟我去军营参观差不多,全是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生机勃勃,甚至能感觉到热腾腾的汗臭。据介绍,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3岁。也就是说,他们全部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后才出生的,我们之间差一代人都不止。
杨勇就是在我大学毕业那年出生的,1983年。他和其他年轻人不同的是,他是个工程师,生产管理部的物流工程师。我父亲也是工程师,铁路工程师。我知道作为一名工程师,除了要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外,还必须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属于那种特别务实的职业。所以一得知他是工程师,我便有了第二分好印象。
第三分好印象来自他的外貌。虽然我不是外貌协会的,但看到一张长得端正的干净的脸庞,还是会感到愉悦的。杨勇不止是端正,可以算得上英俊了,如果他再有个一米八的个子,估计会被影视圈儿的猎头们相中。
第四分好印象来自他的笑容,他笑起来眼睛发亮,没有阴影。当你看着他的笑容听他说话时,就会信任他。从笑容里你可以看出,他的心境不错,工作,生活,情感,都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不知怎么,我总感到有些困惑,这困惑是什么,我一时说不清楚。也许在我看来,今天的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很轻松的过日子?难道他没有苦恼吗?
我就带着那么一点子困惑和他聊天。他说话的语速很快,我只好打开手机录音。免得笔头记录跟不上。他对此没有表示任何异议,显然是个对人不设防的人。
杨勇毕业于山东大学,所学专业是物流工程。他不但是他们家第一个大学生,也是他们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不但是一个大学生,还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不但是个成绩优异的大学生,还是个班长,在大二时入了党,学生干部也。
这三个“不但而且”,让杨勇在毕业后马上就被一家大型机床厂聘用了,任总经理助理。杨助理在山东一干就是三年,一切顺利。他说他喜欢山东人,豪爽,讲义气。工作也很顺心,作为一个总经理助理,前景是看得到的。
但是,2010年夏天,他的生活出现了第一个变故:父亲因意外突然去世。作为独子,他不能不为母亲考虑,于是辞去了机床厂的工作,离开了他喜欢的山东,回到四川老家。
忘了介绍,他是四川什邡人。
显然这给了我第五分好印象:孝顺。能为母亲作出牺牲,难得。同为母亲的我,没有理由不欣赏这一点。估计当他谈到这部分时,我一直在频频点头赞许。
但杨勇自己并没有拔高这一举动,他是这样说的: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在那家企业的合同也正好满了,所以辞职的话,也不至于太对不起原单位。
杨勇7月初回家料理父亲后事,7月中旬在网上投放了自己的简历重新找工作,几乎一天没耽搁,就被推荐到一汽大众的成都分公司。当时该公司正扩建,面向社会广纳贤才。他7月底去参加了面试,半个月后就收到了录取通知。
命运之神奖励了这个孝顺的青年,我是这么认为的。他由此顺利进入一汽大众,成为这个著名企业的一员,其待遇,也高过了他的期望。
说到这里杨勇笑得很开心。他承认自己运气好。
“运气老好的。嘿嘿。”他用东北话跟我说。后来我注意到,他起码说过三次“老好的”。第一说明他身边的东北同事不少,第二说明他对自己的现状的确是满意的。
我笑了,为“老好的”加了一分。因为通常承认自己运气好的人,都比较通达开朗。不少人是习惯另一种表达的,即遇到坎坷就说自己运气太差了,遇到好事时就说全靠自己努力坚忍不拔。
从后来的交谈中我听得出,杨勇对他的工作的确是满意的。他说起厂里的事滔滔不绝,从产量谈到质量,从本职工作谈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从福利待遇谈到文化生活,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比如说到重视质量,他给我举例说,哪怕手刹下面有个划痕都不会放过的,都会检查出来返工。说到文化生活,他说特别丰富,最近还刚刚举办了摄影大赛。说到责任感,他说昨天他看到一辆叉车开出了厂区,马上上前过问。虽然不在他职责范围,但看到违反规定就要管,因为“企业的好坏是和我们每个人有关系的。”)
我明知故问道:在这种大型企业工作,是不是很有自豪感?
他说是啊,真挺自豪的。有时候在路上看到自己厂里生产的车,会忍不住叫一声:哈,新速腾!特别开心。连我的亲戚朋友都为我骄傲,经常向别人介绍说,这是某某,他在一汽大众!
随着交谈的持续,我对他的好印象已经有了七八分,但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欣喜。这是写小说的人落下的毛病:总喜欢有点儿起伏和波折坎坷。可我们的访谈却一顺儿地铺开:努力工作,团结同志,热爱企业,孝顺父母……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端正的不能再端正的青年了,就好像他是他们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样样合格。
比如我问他:你们厂的青年工人,一半是东北人,一半是四川人,大家能玩儿到一起吗?
他回答:可以玩儿到一起的,没有太大矛盾。因为四川招的工人也要先送到长春去培训一年,对那边的生活习惯什么的就熟悉了。有些语言能力强的,回来一口东北腔。
我又问,同样是年轻人,你是工程师,他们是流水线的工人,有隔阂吗?
他回答:很好相处啊。虽然我跟他们工作不同,但我和他们的命运相仿,都是出身贫寒,要靠自己努力。其实不管你做什么,自己不要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就行了。
看看,回答不但在理,而且在情。
而且在我们一个多小时的谈话里,他的笑容始终没有退去,一直在脸上挂着,只是根据话题的不同变幻一下舒展的程度而已。
比如当我问到他有没有女朋友时,他的笑容就大幅度展开了,而且两眼放光:我已经结婚了!我妻子也是什邡的,我们是大学同学。不过她是学医的,牙科医生。我们原先在老家并不认识,进大学后有同学介绍就认识了。很谈得来,就在一起了。现在她在什邡工作。
嗯。还有一个很称心的妻子。
从婚姻,我们的话题迅速转到了房子,毕竟那是结婚的硬件。
“我还没买房子。你晓得的,现在房子好贵哦。”杨勇坦率地说。
我说,就在龙泉买嘛,我这一路过来,看到龙泉好漂亮,路边绿化非常好。他说,是这样打算的。不过龙泉的房子现在也涨起来了。我们有同事买了,八千多一平米呢。
我暗自一算,的确压力够大的。
但他依然笑眯眯的,没有发牢骚。他告诉我,他在龙泉租了个临时住所,每个周末回去跟妻子团聚。
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很落套:那你对自己有什么规划吗?
没想到这个问题,终于让杨勇同学的脸上掠过了一丝愁绪,尽管还是在笑,但笑容没那么明朗了:“说实话,谈到今后的规划,我有点儿茫然。原来在那个厂,前景很明确,现在好像很有点儿不明确了。”
但他马上又自我开导说,人生嘛,就是波澜起伏的,有高峰肯定有低谷,现在我算是在波谷吧,波谷之后就会有波峰,我相信我马上会往上走的。不管怎么样,我先把当下的工作干好再说。
这真让我没话可说了。
我终于放弃“找茬儿“的打算。对于这样一个青年,我没有道理非要找出他的“坎坷”或者“负面”来。毕竟我不是在写小说,我是在面对一个真实的人,这个人他努力工作心情愉快,我应该为他感到高兴才是。
没有了目的性,我就跟他闲聊,比如业余时间喜欢干吗?
“我喜欢运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都喜欢。有空我就约朋友去打球。”杨勇笑容满面:“我还喜欢看电影,我跟我媳妇有个约定,每个月都看场电影。”
这最后一句话,让我给杨勇同学加上了第10分。
为什么不能给满分呢?
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成家立业,都是为了追求快乐的生活。而杨勇,他已经快乐。
2012-7-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