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里寻求安宁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看碟 |
这几天很不爽,种种心烦和郁闷接踵而至,居然与人起了冲突,而且多达三次。我是最怕与人冲突的,所以心烦意乱。为排解,只有努力读书,在书里寻求安宁。今天中午睡不着,写了两句,留存纪念:
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竟然很有新鲜感。其实若干年前曾经读过的。最近看到出了新版本,是作者正式授权出版的中文版,做的很漂亮,于是又买来重读。怎么像没读过一样,有种愉悦。看来经典就是经典。相比马尔克斯的另一部名著《百年孤独》,我更喜欢这一部,也许我这个人天生缺乏魔幻色彩,最多喜欢有悬念的故事。这两天看得津津有味儿,多少冲淡了些烦恼。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使用“津津有味”的时候,是小学五年级,我们一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离开了石家庄,我特别舍不得从小一起玩儿大的伙伴儿们,火车一开就嚎啕大哭起来。这时,跟我们一起坐火车去重庆的大个子叔叔,跟爸爸聊起了他们以往的一些事情,我不知怎么就听进去了,我跟妈妈说,我听得津津有味。妈妈难得地表扬了我一下,说这个词用得好。于是我留下深刻印象。
人生能有几次津津有味的体验呢?
但另一种读书感受却截然不同了,是难受到哽咽。看《天涯》第五期,史铁生的妻子回忆史铁生的文字,《让“死”活下去》,难受得不行,看了几页之后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停下来。所谓切肤之痛大概如此。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再难受再压抑,也无法体会到他们所经历的痛和苦的万分之一。陈希米的文字非常好,有人说像是史铁生附体。我想这是因为她情到深处,痛到深处了,是灵魂里流淌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她其中写到了“在世热情”。我扪心自问,我的“在世热情”是什么?写作?旅游?不管是什么,热情都会越来越少。
还有两本好看的书,也在此一并推荐吧,它们是小曾老师推荐给我的,一本是野夫的《乡关何处》,一本是高军的《世间的盐》,前者很沉重,悲伤忧郁,后者很鲜活,乐观生动。都是可以给人启迪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