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袁的一天

(2011-09-21 19:36:19)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美国行

今天文汇报刊登了我的访美随笔之八《老袁的一天》。

老袁是我在美国的房东,也就是我常常提起的谢老师的丈夫。他一直照顾我的生活,做饭打扫卫生,天天忙活。我说要写老袁,谢老师立马“出卖”情报给我,我写好后她又帮我增加了点儿细节。我们俩一边看一边笑得前仰后合,真是欺负老实人那。可人家老袁根本不当回事,到我走也没提出要看看文章,那叫一个淡定。

因为原文太长了,文汇报发表时删去了两处细节,这里是原文。另外再贴些照片

 

老袁是旅美华人,老袁在成为旅美华人之前,是国内的一位电器工程师,在成为电器工程师之前,是我军一普通军官,在成为军官之前,是我农村一普通农民,山东潍坊人。
    老袁因为女儿留学美国,又在美国成了家,遂在退休后和妻子一起来到了美国,买了一栋房子,外带一大片草坪,还外带一大片树林,过起了田园般的生活。老袁的人生仿佛一个圆圈儿,从庄家地出发又回到了庄稼地,只是这个庄稼地与出发时的那个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但老袁依旧保持着农民加军人的本色,在美国过着很中国的生活。
    我来到谢老师家先问,我该怎么称呼老袁?是袁老师还是袁工程师?谢老师说,嗨,你就叫老袁吧。我感觉不妥,可是一见到老袁那憨憨的朴实的笑容,就觉得没有第二个称呼更合适了。于是我就叫他老袁。
    老袁退休了,谢老师还在OSU教书,于是家里的一切就归老袁管理,且是军事化的管理。据谢老师介绍,加上我的观察,老袁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6点(这是夏时制,冬天是7点)起床,先上必修课(此处请意会)。然后开始做早饭,同时给我们两个准备中午带的饭,然后锻炼身体一小时,然后吃早饭。
    这个顺序是绝不能错乱的,不上必修课不能出门,不锻炼身体吃不下早饭,那相当于出操。当然,老袁的锻炼和出操不一样,是练一套他自己编的体操,有冲拳,有蛤蟆跳,当他每天在门口展示这套动作时,邻居家的美国人一定会认为老袁是在练中国武术。
    锻炼完毕老袁吃早饭,同时打开电脑收看新闻,当然是咱国的新闻,新闻联播之类的。老袁家的美国电视从女儿女婿走后就没开过,他们每天通过网络收看中国电视,夫妻俩一人一台电脑,各看各的。
    老袁看完新闻联播,装了一脑子国内外大事,就下地干活儿去了。老袁在自家门前开了一块地,用栅栏围起来种菜。萝卜,白菜,豆角,西红柿,菠菜,韭菜,还有葱,蒜等,品种繁多,不亚于蔬菜种植基地。去年夏天老袁种的西红柿大丰收,自己吃不完,送朋友也送不完,他就把皮儿剥了,用保鲜袋装起来,冰冻在冰箱里,一直吃到今年。我来了之后还吃到了老袁的番茄。
    老袁在地里锄草施肥的时候,就开始琢磨早上看到的国内外大事,进行分析梳理,得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天灾或者人祸发生时,他会更加忧心忡忡,预测着会有怎样的结果,还预测着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老袁很爱国,任何人说中国的坏话老袁都会跟他吵。那没有商量。
    前段时间日本大地震,这段时间利比亚局势紧张,都让老袁操心不已。他有好几张地图,随时在桌上摊开,戴着老花镜反复分析研究,把那些出事的国家以及人家周边的情况都搞得了如指掌。有时候谢老师进门就说,老袁,今天油价怎么又涨了?老袁就会告诉她,这两天利比亚的形势又紧张了,如此引起了……云云。
    可以说老袁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地干着地里的活儿。
    哥伦布这个地方,冬天很长,雨水也偏多,这是老袁不喜欢它的地方,因为这样的气候很不利于种菜,每年到四月中旬才能开始种菜,到了10月又不行了,只有很短暂的耕种期。所以老袁还在花盆里种了很多菜,太冷的时候可以移动到室内,有些种子也是提前在花盆里培育的。我来了之后,偶尔也烧两个菜。我只要问,某某菜有吗?谢老师总是回答,老袁种了。几乎没落空过。可见老袁菜品之丰富。
    第一年老袁种的菜大丰收时,女儿还住在家里,女儿看到菜园子里绿油油的,硕果累累,就跟父亲说,你这么喜欢种菜,我帮你注册个农场吧。俄亥俄州是个农业州,对农业有特别优惠的政策,只要你种地政府就给补贴。袁没有反对。反正是种地嘛。女儿就注册了一个“袁大叔农场”(“yuan uncle farm”)。
    哪知没过几天,州里的农业局(确切称呼搞不清,反正是管农业的机构)就上门来考察“yuan uncle farm”了。他们看到老袁的菜园子,首先称赞他种的好,然后说你这个菜园子面积太小了(2分地而已),不够农场的规模。问他是否有意扩大?老袁说,俺就一个人,扩大了弄不过来。
    就这么没搞成。美国很遗憾地失去了拥有“袁大叔农场”的幸运。
    老袁很不在意,他种地本来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又不是为了挣钱。刚来时有人给他介绍工作,老袁知道自己英语不行,出去工作存在障碍,但老袁的回答是,我是来养老的,不是来工作的。理直气壮地给拒绝了。
    老袁干完了地里的活儿就进屋弄午饭。午饭常常是一个人,所以很简单,吃饱了事。然后是午睡,这个也是雷打不动的。而且老袁的午睡是睡在地毯上的,不枕枕头,这属于他的养生之道,不能改变。
    午睡起来,老袁就打开电脑,继续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风云。替中国着急,替利比亚着急,替日本着急,替联合国着急,间或骂骂美国(你恁多管闲事捏?)谢老师说,你吃着美国的住着美国的,还老骂人家?老袁说,我又不是白吃,我给了钱的,我还纳了税的!
    因为常看电视,常琢磨,所以天下的事几乎没有老袁不知道的,谢老师和女儿把老袁当成了google,开口就查询。要是老袁说对了,并且头头是道,那么母女俩就会嘲讽说,啊呀,你真该去给潘基文当秘书啊。如果偶尔碰上某件事没狗出来,女儿就大呼小叫地说:哎呀老爸,你还有不知道的事情啊?啊呀老爸,这事儿他们都没告诉你,太不象话了。连讽刺带挖苦的,老袁一方面嘟囔辩解,一方面就更加注重学习了。
    老袁平时话不多,但偶尔冒一句出来,那是相当的精辟。谢老师听说吃黑芝麻可以长黑头发,就炒了一瓶每天吃,我来了之后也让我一起吃。我没有信心,吃了几天就说,好像没有作用嘛。老袁在一旁说,要坚持到底,作用就在最后一颗芝麻上。
    我大笑,多精辟啊!
    若干年前,老袁的一个亲戚闹离婚,男的到女方家胡闹,喊着说我要退货!老袁怒火中烧,因为他们已经有俩孩子了,便冲他喊道:退货可以,拿原装的来!
    如此击中要害的话,不亏是练过射击的人说出来的。
    其实老袁是个非常善良的人,见谁过得不好就帮谁。在国内时,他经常拿自己家的东西送人。有一个冬天谢老师发现他的羽绒衣不见了,一问,送给了一个衣服单薄的工人,后来给他了买一件呢子大衣,不久又被他送人了。连家里挂的棉门帘,也被他取下来送给一个穷人当了床垫。搞电器维修那些年,常有人在修了电器之后跟他哭穷,他马上就说,算了别给钱了。出门在外碰到乞讨的,老袁从来没有不给钱的时候,哪怕身上只有几块钱他也会掏出来给人家。这个习惯延续到了美国,在美国见到乞丐的,老袁还是会掏钱出来。谢老师常说,俺家老袁心眼儿太好,好到愚昧。
但老袁的这种“愚昧”却让我很感动。
    接着说老袁的一天。老袁下午看电视的同时,就开始准备晚饭。晚饭比较认真,以前是两个人,现在是三个人。老袁最拿手的就是烙饼,山东大饼,那可真是好吃。基本上我们每天带到学校去吃的午饭,就是老袁的山东大饼。对于我在美期间的主食,我必须严重表扬并感恩。
    刚来美国时,老袁不太适应那么空闲的生活,就做山东大饼送到中国店去卖,为此他还专门打印了怎样食用大饼的卡片(比如不能用微波炉加热等),并买了食品包装袋包装,取名“袁大饼”。结果袁大饼深受欢迎,一销而空,一些顾客一买再买,还有的买了寄到其他地方去,更有甚者上门来批量订购。
    但老袁就是老袁,他在山东大饼声名鹊起时断然停止了供应。让很多顾客只能咂着嘴巴怀念。人家问他为何不再卖了?他说我又不是来美国卖大饼的,我是来养老的。我卖几回,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山东大饼有多好吃。
    瞧瞧,这就是老袁。如此一想,我多么幸运。
    但老袁做的其他菜,就一般般了,我要是再表扬,谢老师会说我这个人不诚实。但老袁很有原则,不管那菜好吃与否,必须按他的方法做,谁也不能改变。我去了以后做过两个菜,其中一个被老袁认可并学习。谢老师大为感叹:你很有面子啊,俺家老袁一般是绝不接受其他人的做法的。
    等我们从学校回来,吃了老袁的现成饭,就去外面走路锻炼,老袁则收拾洗碗。起初我试图帮着洗,因为放下碗就跑,有点儿不好意思,但老袁坚决不答应。我努力了两次未果,就放弃了。后来谢老师告诉我,老袁认为除了他,其他人洗碗都不干净。这样负责的精神让我暗暗窃喜。
    等我们从外面散步回来,老袁已经回到他的卧室看电视剧去了。他坐在卧室的地毯上,靠着垫子,守着影碟机,很享受地看他喜爱的片子。
    我来之前,听说老袁喜欢看电视剧,就专门找了些国内热播的电视剧带来,十几部呢,想拍怕老袁的马屁。没想到老袁对我带来的碟子都看不中,原来他只喜欢革命战争题材。而且在革命战争题材里,又只喜欢有真实背景的,比如写叶挺的,写陈赓的,或者写长征等,这样的片子他会反复看,并对照史实,找出问题。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老袁的人生理想,第一个是在某部电视剧或电影里演一个群众演员,这个理想几年前已经实现了,但遗憾的是他演的那个电视剧播出时他居然没看到,所以理想有些打折扣;第二个理想是买一辆好越野车,这个也快要实现了。老袁最初的目标是宝马,后来改为雷克萨斯。老袁为即将拥有的好车,买好了车上所需要的小东西,比如挂车钥匙的挂链,出远门时要带的热水瓶以及照相机等。在好车没来之前,老袁是不屑于开谢老师那辆丰田轿车的。
    老袁看电视剧,一晚上大概三集左右,不管是什么剧,紧张也罢激烈也罢,老袁都不会延长时间,他一定会在部队吹熄灯号的那个时间,十点正,啪地关掉影碟机,上床睡觉。如果这时谢老师还要上网还要看碟或者打电话,那么,就会受到老袁的严肃批评。
    老袁只有十点钟按时睡觉,才能够在早上6点钟按时起床。这样严谨的生活制度,是谁也打不破的。
    老袁就这么日复一日,过着单调而充实的旅美生活。
 

                                                  

                                             2011-4-19于美国哥伦布

    

    想找几张老袁的照片给大家看,但是发现除了劳动中的老袁,没有其他照片,我失职。当然老袁也有责任,他很不喜欢拍照,也不喜欢出门作客,我几乎没什么机会。劳动中这两张,还是趁他不注意拍的呢。

老袁的一天

老袁同志在除草。相比之下,老袁更愿意种菜。除草纯属无奈。

老袁的一天

家里的机械化割草机坏了,才用那个手推的。老袁请邻居老美帮忙。

老袁的一天

修好了,老袁开这个割草,速度快多了。

老袁的一天

邻居家男主人也在利用周末割草,老袁专门下车向他致谢。

老袁的一天

老袁修剪过的草坪,多好看。
    老袁的一天
    这是刚从袁大叔农场割回来的韭菜,汁液饱满。

    老袁的一天
    温度零下时,老袁就给它们盖上薄膜,所以我三月里一去,就吃上了韭菜饺子。

老袁的一天

等天气暖和了,终于取掉了薄膜。但看谢老师的穿着,就知道依然很冷。

种在盆子里那一溜是菠菜,顿顿吃都管够。

老袁的一天

花盆里的白花,是老袁专门留的萝卜种子。

     这只是墙根儿下的一点菜地。袁大叔农场的主要菜地不在这儿。

老袁的一天
     那一片,就是曾经硕果累累的“袁大叔农场”。

我拍这张照片时天冷,菜地里什么苗都没长出来。不好看。

后来天暖和了,菜地慢慢变绿了,我却忘了再去拍。真对不住老袁。

老袁的一天

春天来了,谢老师家门前繁花似锦。

老袁的一天
    这是他们自己种的风信子。

老袁的一天

自己种的郁金香。
    老袁的一天
    还有自己种的荠菜。这是谢老师种的,用它包了好多顿饺子。    
    老袁的一天

临走前的某天,一场雨后,居然拍到了彩虹。一直没机会展示,贴在这里。

祝老袁和谢老师在美生活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