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了一周的课

(2011-04-02 23:39:00)
标签:

旅行/见闻

视觉/图片

分类: 美国行

    3月28日俄大开学了。我到校的时候,很多学生已经在上课了,想象中的熙熙攘攘并没有出现,不过的确是多了很多学生,来来往往的,其中不乏亚洲人,我不确定是他们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反正挺多的。开学一下让校园显得生机勃勃。美国的人口少,在街上在小区都看不到什么人,只有在校园里可以看到比较多的人。

    我的课被安排在中午12点30分到13点20分,如果在咱中国会觉得不可思议吧?那个时间正是吃午饭的时间啊。但美国人对午饭是很随意的,随意到了可吃可不吃的程度,就更不要说午休了。起初我想尝试是先吃饭再上课好,还是先上课再吃饭好。结果一周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是下课后才吃饭的。中国有句俗话,饱困饿新鲜,就是说吃饱了容易犯困,饿着才精神(我老妈阐述说,这是因为饭后血液都集中到胃里去帮助消化了,大脑缺氧就犯困)。既然睡不成午觉,我得让自己精神点儿。

    好在谢老师家的袁大哥给我准备的午饭多是面食,饺子或者饼,可以分两次吃。办公室有微波炉。美国人的午餐一般就是喝一杯咖啡吃个汉堡或者吃片面包。我的中国胃还很难美国化。不过这个时间上课的好处就是不用早起,我跟谢老师都是中午上课,上午10点离开家都可以。

    我上课的教室分作两处。一处比较远,要穿过操场去另一个教学楼。须提前十分钟出门。还有一处就在我办公室旁边,很方便。每节课50分钟,是绝对不能拖堂的,因为你还没说完,下一节课的学生已经在门口探头探脑了,所有的教室都一节课接一节课地安排满了,自然也不会出现下课后学生们围着老师问问题的情形,学生真有问题要请教老师,得去老师办公室见面。

    到了这里我才知道,上春草课的学生,是汉语旗舰工程的高级班,也是实验班,故只有6个学生。而且其中一个,因为本学期的汉语课跟他选修的另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冲突了,不能再来了。所以我见到的就是5位:一个女生四个男生。这对我倒是有一个好处,两天之内就把学生的样子和名字记清楚了,不至于张冠李戴。

    美国的大学生没有固定在哪个系,只有专业,根据专业选修各种相关的课。所以在一起听课的,并不都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我这几个学生里,有学国际关系的,也有学经济的。其中四个是大二学生,一个已经在读博士了。

    美国的大学生也很幸福,享受非常丰富的师资和非常好的教学条件,大多是几个人在一个教室上课,多也不过十几个,极少有超过20个人的。学生少,老师跟学生就有很多交流,课堂是对话式的。学生上课可以随意插话,也可以吃东西,发短信,甚至走动,老师都不会介意的。

    当然,我上课这几天,学生还是很规矩的,也许他们是在按中国方式对待老师吧。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了,听我用汉语讲课没问题。当然,外语毕竟是外语,能听不一定能写,也不一定能说,就像咱中国很多学生也都是学的哑巴英语,包括当年的我。

    李老师告诉我,我的任务不仅仅是上课,更重要的是完成《春草》这本书的教材。前面四个学期他们已经把上过的部分做成教材了,我要再接着往下做,直到结束。以便将来推广出去。比如每个单元需要掌握哪些字词句,哪个章节需要学会什么样的句式,写什么主题的作文,了解掌握哪些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等等,都要一一规划好。所以备课比上课还重要。

    在中国我也是当过几年老师的,本来就是学师范的嘛。而且我自认为也算个好老师,曾获得过两次优秀教员奖。但是到了美国,我这个老师就成新手了,完全要从头开始学。

    一周课上下来,感觉我还得继续改变我的中国教育方式,就是灌输式的,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虽然我已经很注意了,但还是会不知不觉就讲多了。而吴老师李老师他们现在实践的,是体演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多说,多提问题,多讨论,多感受。我有时看到学生被一个单词卡壳了,就会替他们说出来,李老师认为不能帮他们说,让他们卡壳。有些成语他们问我,我就讲了,李老师也认为要让他们自己去搞清楚。实在查不到再告诉他们。可是我总觉得内容多,都要他们自己讲清楚的话,时间就不够用。每次上课50分钟一下就过去了。

    周末学生们交来了作文(电子文稿),我一一批改,极其认真。虽然只有五个学生,还是花了我差不多一天的时间。看到写法错误的地方,我就标出来,在旁边作出修改,希望他们明白正确的表达。没想到又做错了。谢老师在一旁看到说,按吴老师他们的方式是不能修改的,只能指出错误,让他们自己去想错在哪儿了,自己去修改。如果确实改不好,老师才能帮他改。看来改变习惯还挺难的,下周继续努力吧。

    本周工作之外,我还去过超市,去过大商场,去过银行,去过邮局,去过养老院,去过教堂。暂时无暇写文字,先上几张图片吧。 
上了一周的课
开学第一天的校园
上了一周的课
总是路过这棵大树,问了几个人也说不出名字。

上了一周的课
洋学生

上了一周的课
周末红十字会来学校采血,轮流到每个教学楼做。不少学生献血。

上了一周的课

这是校外比较密集的街道房屋,很多老师学生在此租房。
上了一周的课
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Macy's。到处有连锁店。谢老师最热爱的地方。
上了一周的课
给各位看看美国美女。销售雅诗兰黛的小姐

上了一周的课
销售倩碧的小姐
上了一周的课
最后揭晓上次的谜底:这个东西,是储藏粮食的,在中国叫粮囤。

很多朋友也猜对了。里面是一层一层的,有设备把粮食运送上去,有通风的管道。

我们每天路过。谢老师说这几个已经废弃了。
上了一周的课
这也是谷仓,也装柴草。

上了一周的课
俄亥俄是个产粮大区呢。这就是粮田,因为天气冷,还没开始耕种。

谢老师常说,我们就是住在大农村。

的确,各位看到那些美丽的房子,住得那么开阔,就是因为在乡下。

城中心还是房子挨房子,也有中国那种公寓,一个楼住很多家的。

以后进城拍了照片,再给大家看的。

这个周末是愚人节,我跟谢老师成功地欢度了节日,笑得谢老师嘴角上火。欲知详情,请点击谢老师博文:

《愚人节乐翻天,我愚别人也被别人愚,愚人高手是作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d55d10100qev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