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账之二

标签:
两会杂谈 |
分类: 代表手记 |
3月7日
上午代表团大会,有15位代表发言,讲了15个关于部队建设的问题。下午继续小组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125规划。其中不乏尖锐的发言,有直接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批评的。比如有位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说成绩有体会,说问题不查原因。是的,我也有此感受。
晚上,部队的女代表女委员茶话会,共度三八妇女节。有一些明星代表和委员演出了节目。其中有韩红,想去给韩红敬一杯酒,表达敬意,因为她在网上一直关注乞讨儿童的救助问题,帮助了许多弱势群众,但她唱完歌就离开了,可能还有其他活动。没来得及。很遗憾。
3月8日
早上起来一看手机,好多条短信,吓一跳,还以为有什么紧急通知呢(因为睡觉手机调到了静音),打开一看,全部是节日祝福短信,松口气,一一回复。
上午仍是讨论,政府工作报告,125规划还有财政预算,很厚的几大本。讨论中大家说起眼下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状,都很忧虑。
讨论中不断有代表们传递各自的建议案,希望得到其他代表的支持。我每审议一个建议并赞同签字时,就记录一个,以免多了忘记。我个人提出的那3个建议(内容在前面已经),也请很多代表审议了并签字了。另外我还参与提出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义务兵的,一个是关于药品管理的。我感觉都提出得非常好,很重要。关于建议案和提案的区别,我在前两年开两会时解释过,不再重复。
3月9日
今天人大召开记者招待会,我们代表休息一天。
赶紧处理个人事务,先洗衣服,然后访亲问友。上午去理工大学看舅舅舅妈,下午去《当代》杂志看望老朋友。这两项每年都不少。
我舅舅已经八十了,是位很不简单的工程院院士,我还从来没写过他,以后会写的。
去当代杂志,很有些感慨,这个著名的文学刊物,依然还在那个破旧的老楼里,从九十年代我第一次去到今天去,都是那个样子。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吧。
看到这个门,你一定不相信它是《当代》的入口处吧?
进门时这个有些暗的楼梯。
楼梯上来,看到门口贴着《当代》某期封面,才有了点儿意思。
再进门,看到了堆在墙边的期刊,可以肯定没错了。
这个景色,几十年没变。连这盆兰草都一直这样。
走廊。当代的几间办公室就在这里。好像有四五间。
其中一间。永远乱糟糟的。靠边那个蓝沙发,就是《当代》常务副主编洪清波的。他每天就坐在那个沙发上看稿子,办公桌都没有。当然也因为他不会电脑,稿子必须打印成纸质的才看。也不用手机。貌似很老土吧?其实不然,他会煮咖啡,会拉小提琴。
我每次来就坐这个沙发。今天我坐在这儿喝了一杯洪清波亲自煮的星巴克咖啡,
然后听他拉了几首小提琴曲,很棒。每次坐在这儿,都感觉很亲切,很温馨。
这个座位有来头,是著名出版家、《当代》老主编秦兆阳先生当年的座位,杨欣兰叫我坐在那里拍张照。她说他们这个楼可能要拆了,让我留个纪念。我也沾沾前辈的文气。
看,办公桌柜子里还贴着这张具有收藏价值的纸条呢,时间是三十年前。
晚上他们请我去南新仓吃饭,那里曾是皇家仓库,现在改成餐饮一条街了。
这就是皇家粮仓改成的餐厅。
后来贾平凹先生也来了,他说他也喜欢参加当代的饭局,很随和,没讲究。
我们说说笑笑,一直到近九点才结束。
明天大会,要早起。去睡啦。各位晚安。
插播通知:
今天(3月10日)晚上8点05分,cctv7军事纪实栏目,将播出两会特别节目《铁血远征,魂归故里》,主题是讨论我的关于远征军的人大建议案,嘉宾有乔良(空军少将,作家),陈虎(世界军事和中国军队杂志主编)和我。欢迎关注此事的朋友届时收看。(第二天,即3月11日上午9点40和下午4点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