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之行杂记
(2009-12-11 20:35:00)
标签:
旅行/见闻 |
分类: 日常记录 |
上周六,为参加一个法律学习班,我再到厦门。当时答应参加,也是因为想去厦门。自04年去过一次之后没再去过,很想念那里的大海,椰子树,环岛公路,海风,还有,好朋友。
学习班借住国家会计学院,我孤陋寡闻,还以为这是唯一的国家会计学院呢,后来才知道有三个,北京一家,上海一家,厦门是第三家。早就听说,任职期间几乎从不题词的朱 镕 基总理,曾三次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希望会计们“不做假账”。我到会计学院后,借散步的机会东张西望,想找这个题词,没找到,后来还是在网上看到的。最初是:“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凡我校友,不做假账”。后来朱总 理又将第三句“凡我校友”改为“遵循原则”。难为朱总 理一片苦心了,也不知能做到的会计占会计总数的多少?
厦门会计学院很漂亮,与厦门风景融为一体。我们住学生公寓,小单间,只有一个单人床一个桌子一个凳子,以至于朋友来看我,都只能站着聊天。虽然有点儿挤,但既然是来当学生的,就得享受学生待遇。每天上课,早上8点半到12点,下午2点半到5点半。安排很慢,早上7点就得起来。好在时间不长,不然我还真有点儿不习惯呢。
上课的内容很扎实,主要学习两个法律,一个是劳动法,一个是食品安全法,这两个法都是近一年来新颁布的,也是和老百姓关系密切的。主讲者就是参与立法的专家,很懂行,听了收获颇大。同时深深感到,一个法的出台并且被贯彻,是多么的不易。
本人一边听课,一边在电脑上改稿。这次去学习,是最累的一次。没办法,事情太多,凑到一起了。在一心二用的情况下,居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传达一点儿和大家生活相关的。知识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卫生专家陈君石教授,给我们讲了食品安全问题,我这才知道,原来威胁食品安全最厉害的,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通俗的说,就是食物中毒;排在第二的是食品的化学污染,比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第三危害才是食品添加剂。而且陈教授说,他是勉强把它排上第三的,因为在他看来,食品添加剂没那么可怕。食品不放添加剂是不可能的,防腐剂也好,蓬松剂也好,色素也好,只要不过量,都不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任何一个国家的食品都是要放添加剂的。当然,现在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对添加剂作了严格规定。哪怕没害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都不能放。
陈教授还讲了食品安全的三条原则,被人称为“陈三条”,我也转告给大家:第一,食品一定要多样化,无论多么好的东西也不要盯着吃,无论多么方便的东西也不要老吃,要换着吃,交叉着吃;第二,买食品最好去大超市,并且买大公司的产品(名牌产品),因为大超市进货渠道固定来源清楚,就是有了问题也能查到,而大公司非常注重声誉,那直接关系到它的销量,他们必须保证质量;第三,要有基本的食品卫生常识,比如哪些蔬菜水果可能残留比较多的农药,哪些食品的防腐剂可能会比较多,哪些食品肯定有抗菌素。他还专门讲了去除水果和蔬菜上残留农药的办法,就是用流水冲洗(水开小一些,但一定要流水),并用手轻轻搓洗。不要用洗洁精泡,也不要用清水泡,那效果都不行的。
这次去厦门,除学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见朋友了。别看我只去过一次厦门,却有不少好朋友在那儿。第一天晚上老茂、何况就来看我了,第二天晚上,由老茂作东,一帮朋友相聚,有厦门的盐,止止壶天,漳州陈氏,托地之地,静芬茶馆,编辑鸿莹……因为除须一瓜外,他们都有博客(我博客上均有链接),我就说网名了。
聚会很开心,还合影一张。但合影时,我忘了把相机调整到室内拍摄一档,效果欠佳。很遗憾。
结束后须一瓜送我回去(也是她去接我的),我们俩又在车里聊了很久。我跟须一瓜一见如故,成为好友。几年不见,也丝毫没有陌生感。须一瓜是个细心周到的人,我时常会接到她发来的邮件或短信,提醒我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注意事项,让人温暖。还记得地震时她给我打电话,我正在北川采访顾不上接,她马上发短信来说:本来我都不紧张,你不接电话我就紧张了。我回复说我没事,正在灾区采访。她回信说:头上脚下你都要给我小心啊。貌似我姐姐。
最后一天下午终于没课了,外出活动,去鼓浪屿或集美。我报了鼓浪屿,想再上那个美丽的小岛看看,拍点儿好照片。可天公不作美,灰扑扑的,能见度很差。照理厦门是个大海环绕的小岛,海风一吹,空气清清爽爽才是。但那几天恰好老天不爽。
我终于明白,什么尼康佳能,什么单反大炮筒,没有老天爷的眷顾通通不行,非得有太阳罩(照)着,你才可能拍几张像样的照片。
一看拍不成照片了,我的游览兴趣顿消,当机立断,给厦门晚报的黄静芬打电话,约她在鼓浪屿见面。她跟我说想作一次采访。很快,静芬和厦门文学的编辑鸿莹就上岛与我汇合了。
我曾无数次接受采访,在家里,在办公室,在宾馆,在各种各样的茶室。而这一次竟在鼓浪屿,想想都惬意。肯定会成为我接受采访中最有情调的一次。
我们在日光岩汇合,然后穿过曲里拐弯的小巷,找到一家咖啡屋坐下,很快就进入了工作。说工作,其实就是三个女人的聊天。我们三人年龄相仿(静芬要小几岁),职业相仿,都是编辑,爱好相仿,都从事写作,所以一点儿没有交流障碍,相谈甚欢,有这个词吧?我第一次到厦门就认识了她俩,只是从没机会坐下来好好谈过。
感觉没过多久天就黑了,只好在码头分手。
那天是我到厦门最开心的一天了,下午相谈甚欢,晚上又跟须一瓜和女友吃饭。又是三个女人,又是一台戏。她们俩一个风趣幽默,一个温柔体贴。美食加美人,友善加聪慧。很享受啊。
饭后还是须一瓜送我回会计学院,还是毫无悬念的迷路了(前两天去接我她也迷路。她的不认路可以跟我的不认人媲美)。看她一脸茫然地说,这里好像应该左拐?我马上幸灾乐祸地说:俺可是外地人。她只好停车去问“本地人”。还好,司机师傅们一看美女问路,都耐心地细致地给予讲解。最终,我们找到了伟大的会计学院。
第二天上午去机场,竟是一辆奔驰商务车专门送我。我很不安,不符合低碳原则啊。一问,原来其他3个和我一趟航班的家伙,临时改票留下来玩儿了。俺只好超豪华奔去机场。
再次行驶在美丽空旷的环岛路,再次感叹厦门真是漂亮,再次郁闷如此漂亮和我无关,再次独自一人踏上旅程,再次回到成都。
此行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