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苏州一游

标签:
旅行/见闻视觉/图片 |
分类: 贴图作品 |
应邀参加文汇报笔会,到了苏州。时间虽然很短,也还有些收获。
抽空贴一些图片给大家看,请各位和我一起游览苏州。
住在阳澄湖边上,打开窗户见到这样的景色。
湖里养着螃蟹,所以看上去湖水没那么清澈。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出自这里,
不过这几年人学坏了,有很多是在别处养大的蟹,放到这里过一晚上捞起来混充的。
去参观雕花楼,据说很著名,我倒没有特别的感觉。南方这样的楼很多。
雕花楼屋顶
老屋里的兰草
老屋后面的园林
去游览太湖,湖边的夹竹桃白得耀眼。
我第一次看到纯白的夹竹桃,一般来说都是红白相间的。
无边无际的太湖,我们坐船一小时,只游览了一角的一角。
正是出杨梅的季节(梅雨季节就是这么来的),街上到处是卖杨梅的。
这个水果江南特有。好看好吃。
去参观苏州人引以为豪的苏州博物馆,贝聿铭的收山之作,苏州园林风格。
院子一角
另一角
馆内走廊
书房
别致的窗
也是窗
每一个窗都不重复
展厅。这是黄永玉书画展,还有些文物,我也不大懂,懒得贴了。
博物馆旁边是著名的拙政园,苏州最大的园林,也是中国著名园林。
虽然烈日当头,园子里还是绿树成荫。
到处都是荷花,热风吹来阵阵荷香。
荷叶与它的倒影。
亭亭玉立,粉白相伴。
玫瑰红的睡莲
瓦上的凌霄花。
其实看到太湖,阳澄湖,看到杨梅,看到雕花楼,看到园林,看到苏博,看到小桥流水,
都不算看到真正的苏州。
这是我的体会。
晚上我们应邀前往一个画家家中欣赏评弹和古琴,进门便看到枯荷。
家里四处都是枯草干花,氛围很特别。
我当时想,若是我家里,有一束干花是可以的,到处都是干花受不了。我还是喜欢鲜活的植物。所以我不是艺术家啊。
后院的一块空地,被主人打造成一片荷塘,荷塘对面是一个小舞台,可供演出。
据说最讲究的评弹要隔水而听,音色特别美。
我们附庸风雅,坐在荷塘对面,听了半个多小时。
这位先生是业余爱好,在银行工作,美女是专职的评弹演员,据说在苏州数一数二。
他们唱得的确很有味道。
画家常常请他们来家中为朋友演奏。真正的雅兴。我只晓得请朋友来烤面包。
然后是客厅里的演奏古琴。
请注意古琴下面垫的石砖,那不是一般的砖,是秦砖,中间有两个孔,可以让琴声多一种共鸣声。
我看那位画家、房间的主人年纪并不大,竟然对传统文化如此痴迷。业余演奏的银行职员也不过三四十岁,他们算是真正的苏州人了。
这张加了闪光灯的,可以看出戏台前的荷花。
我虽然不懂那咿咿呀呀的唱词,但在那一刻,好像触摸到了苏州的魂。
我在咿咿呀呀的曲调中忍不住胡思乱想:如果成都人家里有这么大一块地方,也许会种几棵树,树下设麻将桌;如果是北京人,也许会弄个亭子,唱唱京戏遛遛鸟,如果东北人,也许会用来唱二人转,可能只有苏州人,会挖一个池塘,种上荷花,再搭个戏台。
一个昆剧,一个评弹,若是听懂了,可能才会对苏州人有那么一点了解吧。
如此说来,我虽是苏州人的邻居,对他们也是非常陌生的,只能是猜想了。
当然,陌生并不等于没有好感。在我眼里,苏州人很文雅,跟他们比,我真是个大老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