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牛人

(2006-08-11 06:42:28)
分类: 日常记录

    二十多年前我二十岁。

这话说起来挺吓人,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有,说起年龄来一大把一大把的?显然有些富有并不是自愿的。

20岁那年,我发了四篇散文,成为部队的“名人”,逢四川省召开文革之后的第一次文代会,成都军区派五个代表,就派到了了我头上。我懵懵懂懂的,糊里糊涂的,准备从重庆前往成都。这时有人告诉我,重庆还有个年轻女孩儿也要去,让我们俩结伴同行。是谁告诉我的?或者说是谁介绍我和她认识的?记忆已一片模糊。

总之我们俩就一起上了火车。她梳俩小辫儿,胸前别着白色的大学校徽,是重庆大学的。年龄只比我大三岁,却让我佩服得不行,用现在的话说,她是个牛人。第一,她能在第一次恢复高考时就考上大学,当时她是个农村知青;第二她考上的还是名牌大学,还是工科(机械专业);第三她小说写得很好,在刊物发表后引起反响很大。一般来说,会写小说的人数学都很差,数不清一二三,若数学好肯定刻板无趣,不懂文学。可她兼而有之,两样都很棒。

她自己也很骄傲,说话声音很大,总昂着头。在她面前我简直像个哑巴。火车上我们遇到一个工程师,那工程师一个劲儿和她聊天,完全不搭理我。后来工程师说,你数学那么好,来,我给你出一道题吧。是一道智力数学题。我的自尊心受到挑战,也提出要试试。工程师这才看我一眼,给我也写了题。我当时穿着军装,完全是傻大兵一个。女大学生很快解出了那道题,幸运的是,我也解出了,方式还与她不一样,没丢解放军的脸。到成都后,我们俩是那个会上最年轻的代表,走哪儿都挺引人注目。但因为我自卑,一句话不说,像个影子一样跟着她。记得有一回照相,她忽然提出要穿我的军装照,我们俩就交换衣服。可当我穿上她衣服时,她忽然说,把校徽取下来吧,你不是大学生,戴着不合适。我只好取下来。若是现在,我肯定会说,那你不是军人,穿军装也不合适啊。可当时我竟一言未发。

也许是这些原因吧,我回重庆后很少和她来往,直到考上大学。她得知我考上大学后很高兴,跑来祝贺,还给我介绍了成都的女友关照我。她是那种典型的心直口快的重庆女孩儿。我依然佩服她,每每和人说起她就赞个不停。后来我断断续续得到消息,由于她太聪明太厉害,没有男孩儿敢和她好,她喜欢的一个男生也离她而去了,她很痛苦。有一回我去重庆大学看她,她跟我说,为什么这些男生愿意和我做朋友,却不愿意和我谈恋爱?我回答不出。她又说,他们说我不温柔,我为什么要对他们温柔?我又不爱他们。

大学毕业她到了成都,工作之后又考上研究生。就在读研究生期间,她认识了一个在川大读书的美国青年,嫁给了他,然后去了美国。

我没有参加她的婚礼,当时刚做了母亲,无暇顾及。据说在婚礼上,那些美国学生一见到她,全都惊呼:“噢,太漂亮了!“啊,美极了!”当然他们喊的是英语,写起来麻烦,我就不还原了。我们这帮中国朋友很不解,客观的说,她不难看,但实在谈不上漂亮,于是我们得出个结论,美国人的眼神儿和我们不一样。

她就这么去了大洋彼岸。

带着梦想,带着遗憾。

 

昨天晚上,我见到了她,我的这位昔日女友。

她是带女儿回国探亲的。

她已在美国住了18年。美籍华人一个。

我们一起吃了晚饭,然后一起喝茶。她提出找个安静的地方聊天,我们就来到了宽巷子成都画院的院子里。

那院子古朴安静,几棵巨大的银杏树在其间撑出一片荫凉。可惜天黑尽了,显不出古树的魅力。院子里一个茶客也没有,老板娘带我们走进院子时,递给我们一人一把蒲扇,然后在木桌下点了个盘香。这两个道具,一下子将我带回到了久远的年代。

坐了一会儿,另一个女友也匆匆赶来,还带了一袋刚刚煮好的毛豆,毛豆的香味儿在夜色中迷漫,怀旧的气氛比夜色还浓。我们就在这样的气氛里,无拘无束的聊起来,聊我们的80年代,聊我们的青春理想和爱情。

期间她用一口地道的重庆话,给我们讲了她在美国的经历。

她依然让我钦佩,依然很牛。

到美国后不久,她即生下一个女儿,女儿八个月时她又去读书,考到了鼎鼎大名的麻省理工大学,先是硕士,后是博士,而且完全改行,学的是电脑软件。一气儿读了五年。拿到了麻省的博士学位。须知麻省的博士非一般人能拿下。当然她本来就不是个一般的人。出来后,即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脑工程师,被一家公司高薪聘请,年薪十几万美元,比她的美国丈夫还高。

多为咱中国女人拿脸啊。

当事业逐渐稳定、生活稳定后,她突然开始强烈的思念故乡,思念本土文化,疯狂的租赁国内的影视剧来看,还学古琴,还想在她的院子里建个亭子,种上芭蕉,营造出雨打芭蕉的氛围。骨血里的东西终难改变,尽管她英语已经溜得可以吵架。

再有一个重要的决心,就是想重拾文学创作。

关于这一点,有些困难。因为她的工作任务很繁重,不可能搞什么“业余创作”,要创作必须辞职,想请两个月不带薪的“创作假“都不可能。这让她太难下决心了。因为,放弃那么高的年薪,不是件小事,不仅会影响到家人的生活,也会让所有人觉得她不正常。十几万美金是什么概念?就是一百多万人民币。

但在迟疑了两年后,她终于还是下了狠心,辞职。当然这里有她丈夫的全力支持。据说公司老板收到她的辞职信后,气得不和她说话了。辞职后她猛写小说,目前已在美国及加拿大的各种纯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小说,并且影响越来越大。她现在开始想的,是写一部长篇。

真是牛啊。

我说的牛,不是她的小说。小说我没读过,她是用英文写的,要读还得请翻译。我说的牛,是她敢于把那么不易得来的麻省博士丢掉,把那么高的年薪丢掉,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最后一点牛,无关乎智商,而在于心。所以尤其让我佩服。

我们一直聊到深夜才分手。天气依然炎热,没有一丝风。我们把她送回宾馆。看着她的背影,我脑海里忽地浮现出二十多年前的那个背影:我走进文代会的会场,一眼看见她已经坐在座位上了,正低头看书。她穿了件旧军装,军装的背上,是一个长方形的补丁,补丁整整齐齐贴在她的背上,像一块吸音壁,让她的四周变得安静。她告诉我,那是她自己补的。

一个牛人,肯定会有个不平凡的背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