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脑生涯(27):在不同的体制下
(2011-12-19 12:38:16)
标签:
体制民营公司文化杂谈 |
分类: 电脑与智能手机 |
说辞职就辞职了,我在一个全新的体制下开始了新的生活,立刻感受到了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表现在很多方面:
1)公司老总经常和公司职工面对面地沟通
那时,公司规模并不大,每月公司都要召开一次全体职工会议,因为公司没有会议室,因此就租用北大的大教室。通常,会议在下班后傍晚召开,开会的时候,每人发一份肯德基作为晚餐。会议内容通常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总经理对一个月来的情况进行小结和讲评,同时介绍公司下一步的战略。总经理讲完之后,大家可以递条子上去,条子的内容随意,然后总经理根据条子的内容进行解答。条子内容有的是关于待遇问题的,但是也有很多是关心公司的战略的,总经理都一一作答,让人感到公司领导很开放,很透明。
我很喜欢参加这样的会议,因为总经理经常会讲出一套套的办公司的思路。例如,公司刚一开业,提出的口号是“高境界、高效率、高效益”,就是首先思想境界要高,其次工作效率要高,做好这两高,要达到取得高效益的结果。
当谈到对待职工的态度时,总经理提出“待之以礼、委之以任、施之以惠”的口号,当职工来到公司的时候,公司要以礼相待,根据他的能力安排适当的工作,同时要给予合理的报酬。同时他又提出“容人之过,记人之功”,他说,如果你不能容忍别人的错误,就不会发现别人的功劳。
我在去四通之前,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上下级之间的直接沟通,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好,使得大家劲往一处使,心情愉快。记得有一次,北京电视台的记者来四通采访,她参加了总经理与职工的对话会之后,非常感动,说这样的场面太感人了。多年以后,在一次四通老友聚会中我得知,她后来竟然嫁给了一位四通人,这是后话。
2)不拘一格用人才
冶金部自动化所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周围的同事学历大都很高,但是来到四通后发现,我周围的同事们很多人都只有初中或者高中的学历,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不习惯,但是后来我发现,实践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我刚进四通的时候,每天在门市部站柜台,和我一起站柜台的还有崔铭山。他是负责销售的,回答顾客对PC机的提问非常专业,而后来我得知他只有初中文化后我非常惊讶。其实,崔铭山是公司的一员销售大将,后来担任了公司副总。
后来发现,进入公司的人,往往在某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但未必是一个完美的人。总经理说过,“我的任务只有一条: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所以,有的人进入四通之后,往往会经历更换几个部门之后,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的老陈,普通话说的不好,别人往往听不清他的话,于是给他起个外号叫“糊里糊涂”,意思是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但是他分管元器件的销售,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四通的元器件销售当时在中关村是一大亮点,这与老陈是分不开的。
万总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能翻多大的跟斗,就给你铺多大的垫子。”
3)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看效果
进公司后,很多观念都很新。例如,我出去办事,公司允许我打的回来报销。万总对我说,即使是办私事也可以打的,因为你打的节省了时间,就可以为公司做更多的事情。
此外,公司并不鼓励加班加点,因为加班不等于你能干。公司实行责任制,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就是好样的。
4)公司实行分级领导
万总说,据说一个人最多能领导12个人,我能力不是最强的,所以现在只管你们8个人,你们再去领导你们下面的人。每个人都只对自己的领导负责,你部下的奖金由你来分配,你的兵由你自己来挑选。总经理保留否决权,但一般不随便用这个否决权。
此外,不许到上级领导那里告自己下级的状,下级如果有问题,就是你自己的责任。也不许跨部门去批评别人,“耕好自己的田,不要批评别人的田里长草了,那不是你的事。”
5)提倡公司文化
公司成立后,总经理经常提出一些口号,倡导一种公司文化。为此,公司办了一份小报叫《四通人》,在这份小报上,会刊登职工的各种小文。通过办报、搞活动、使得大家对公司有一种认同感。以至于在前几年,已经离开了四通的“四通人”在一起聚会的时候,会场周边的墙上都贴满了当初公司的各种语录,很多人都说,很怀念在四通的时刻,那一段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