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脑生涯(22):汉字终端

标签:
汉字终端rs232 |
分类: 电脑与智能手机 |
用dBase II处理中文虽然获得了成功,但是我并不满足,因为我最喜欢的字处理软件WordStar却不能处理中文,问题首先在于我的系统无法在屏幕上显示汉字,即使能显示汉字,用它处理中文会遇到什么问题,也还是未知数。于是,我的下一个任务,就是要先解决汉字的显示问题。
在微机出现前,过去的计算机都是大型的,它有个很大的机房,机器比较娇气,为了保证机器正常工作,要求里面是无尘的,人进去都要换上白大褂和拖鞋,于是,使用计算机的人员通常就不进入机房里面了,平时进去的只是维护人员。
一台这样的大型计算机,可以供很多人同时使用,用途多半是计算数据,例如算某个水坝的应力,或者某个大跨度的建筑物屋顶的应力,桥梁的应力等等。这些人使用计算机的行为就叫“上机”。机房外有一排操作台,人们都在那里上机,每人面前有一台用于人机互动的所谓“终端机”。终端这个词来自英语的“Terminal”,意思就是计算机最末端的设备,这是因为在整个系统的结构图上看,这些人机互动设备是在人和机器之间最靠近人的这头。例如,机场里的航站楼也叫Terminal,火车终点站也叫Terminal,长途汽车总站也叫Terminal。总之,Terminal就是整个系统中的最尽头。
这种用来上机的终端和计算机之间,是通过RS232串行电缆连接的,因此,如果你在键盘上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那么通过这个接口发到计算机去的就是a的ASCII字符61H,计算机再向终端的显示器发送回来一个61H,显示器收到了这个61H,就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母a。换句话说,这个终端机只能显示ASCII字符,显示不了别的。
在这里,你在键盘上按了一个a,看到屏幕上显示了一个a, 好像这个a的显示是终端机自己完成的,其实不是。其中经过了终端机向计算机发送61H,它再将其发送回来的一进一出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的汉字处理系统中,如果我们在键盘上输入了某个汉字,进入到计算机的就是汉字的国标码,那么计算机会把这个国标码再回送到终端机上,问题是终端机接收了这个国标码,却无法在其屏幕上显示相应的汉字。
所以,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要开发出一个汉字终端机来,这单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但是,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汉字处理的任务就半途而废了。通过一番寻找,我发现中科院计算所六室正在研发汉字终端,这个研发小组有两个人,组长叫贾丕长,还有一个叫刘岁杪。于是我对他俩说,我愿意协助他们一起工作,他们很高兴接受了。于是,我在83年底到84年期间,每天都跑到计算所六室去上班,和他俩一起研究汉字终端的问题。他俩人很好,是非常容易合作的科研伙伴,我加入了之后,我们的研制工作既有效也很愉快。
其实,就像字符式的打印机最终会被点阵式的图形打印机取代那样,没必要专门为打印汉字去开发什么“汉字打印机”,那么按这个道理应该想到:开发汉字终端的策略是错误的,应该直接用图形终端来代替字符终端。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个道理,而陷在了汉字终端的研发思路中。
果然,几年后的计算机显示已经采用了图形方式,直接用VGA接口而不再采用RS232的终端方式,因此我们这段成果后来并没有应用到微机系统上,而这二位专家都先后到美国去定居了。不过无论如何,这段时间内,我向他们学到了很多,应该好好感谢他们。
下图:1987年在四通2401打字机发布会上,我和刘岁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