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端产品及其普及推广

(2011-07-04 11:29:33)
标签:

杂谈

高端产品

我是1973年底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的,1976年被所在单位冶金部自动化所作为专家派往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热轧厂,参加安装计算机系统的调试工作,并且在那里工作了3年。我的计算机技术,在这个时期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武钢热轧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从日本新日铁公司引进的。钢材从进厂的一刻起,经过加热炉加热,初轧厂轧成厚钢板,精轧厂轧成薄钢板,然后由卷取机卷成钢卷送往仓库,整个过程都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这在当时是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学习掌握了这套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操作系统,它的操作系统是过程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我们学习了它的流程图,它的每条调用,以及阅读了它的每条指令,并且在实践中体会了它的优越性。

 

到了1983年左右,我接触到了微机,先是澳洲产的DATAMAX微机,随后就是IBM的PC机,并开始接触微软的的MS-DOS操作系统。当我看了MS-DOS系统后,发现它的流程和武钢的那个实时操作系统基本是相同的,只是MS-DOS还更简单一点。不谦虚地说,如果当初微软给我一个任务让我为它开发操作系统,我只需把新日铁(实际上开发者是东芝公司)的操作系统移植过来就OK了。

 

随后,MS-DOS广为流行起来。当时我就想,这算创新吗?早在七十年代日本的操作系统就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啊!

 

但是,区别是,日本东芝的这个操作系统,是在专业化的少数几台计算机上使用的,而MS-DOS,是在普及性的微机上给百姓用的。

 

又过了不少年,到了1996年前后,我转向搞数字印刷技术,开始学习使用PhotoShop、PageMaker、QuackXPress等排版软件,使用激光照排机输出分色胶片。这时我发现,还在这些技术出现之前,先进的印刷厂就已经能够印刷非常精美的彩色画册了,只不过他们用的是价格非常昂贵的电子分色机,例如当时的CrossField、连诺海尔、海德堡等公司的有关产品。

 

再进一步了解就发现,其实,PC机里面这些应用软件所做的事情,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是分色,因为印刷是用CMYK四色,而彩色照片则是红绿蓝三原色,如何将彩色照片的颜色比较准确地转换成印刷的四色胶片,是问题的关键。而这样的关键技术,前人已经在电子分色机里面做了。除此而外的其它功能,只是人机界面层面的东西,为的是容易操作。

 

区别是,前人做的是专用软件,被藏在了专用的机器里,并且卖得很贵。所以要推广到PC里,要么就由过去在电子分色机里面搞技术的专家把它们移植到PC机里面,要么按照电分机的原理在PC机里重新开发软件。事实上,前面提到的那些PC应用软件,就已经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了,它们是移植过来的还是新开发的,这背景我就不清楚了。

 

以上是两个我亲历过的例子。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都是,关键技术先有了,只是被用在了高端的产品里面,并没有作大面积的推广,少数厂商赚了高额利润。而一旦换一种形式,这种技术就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利润被摊薄了,但是利润的总和却大大增加了。

 

其实,在军工产品里面,很多高端专用产品如果能转为民用,都会有很好的前景,让少数专家的智慧,为广大百姓服务,应该是一条宽广的道路,就看有没有慧眼能找到机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