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随笔 |
中国将迎来严肃报刊时代
在全民娱乐的时代,报纸选择娱乐化路径是个短视行为,因为热闹也好,恶搞也罢,得到是不稳定、难持久的注意力经济,失去的却是报纸之所以成为报纸的那些属性,和网络媒体比较,这些看起来有点严肃甚至面目可憎的东西恰是纸媒的不可替代性。
无论大小、强弱,几乎所有媒体都标榜客观、中立,事实上,真正严肃的媒体操守目前在中国是严重的稀缺品,而这种办报的操守、责任才是媒体严肃与否的第一界定要素,那些每天围绕着领导转的报纸和严肃报纸实在关系不大。
虽然也存在选择和把关方面的考量,但活跃的网络媒体更多的是作为传播介质而存在的,而握有采访权和信源的报纸却理应负有更大的责任和更严肃的态度,去考察、求证和分析、预测,这种严肃不仅具有社会价值,也是报纸立足的商业模式。我的好朋友、北京晨报主任王正鹏正在英国,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英国严肃报纸的收益率要好于大众报纸。在对一千个读者的广告消费调查中,《 金融时报》的指数是46,是《 每日电讯报》的3倍。《 每日电讯报》排第二,是15,《 独立报》是16,又三倍于《 太阳报》,后者只有3.4。
应该说,对信息的解构和娱乐化解读作为一种视角,应该得到理解甚至尊重,但这却不是报纸的角色,更非报纸所擅长。报纸娱乐化不仅永远赶不上网络媒体,也破坏了社会信息环境。说得夸张一点,没有严肃媒体,我们生活所依赖的社会信息传播链条将出现断裂、紊乱。
现在,许多人在谈一些世界著名严肃报纸的“小报化”倾向,如《独立报》、《泰晤士报》等都有了小开本,且销售增加。其实此“小报化”说的主要是形式,内容方面虽有调整,但报纸模样和态度依然严肃。现在流行的报纸开本小型化主要是对阅读日益分时、分空间化的回应(如上下班地铁阅读、航机阅读等),而非倒向内容娱乐化、小报化。以北京来说,最具严肃报纸雏形的恰是小开本报纸《新京报》。报纸严肃与否,与报纸大小不发生直接关系,否则世界上最严肃的报纸一定要去吉尼斯世界记录里去找,那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惊人的东西,我相信一定有人造出过吓人的超大报纸。
事实上,对中国报纸小报化的担忧有点无厘头,因为中国几乎没有几张严肃报纸,我们的严肃报纸时代尚未到来。展看未来,“严肃”不仅不会被淘汰,反将成为中国报纸新的重要生存方式。在更加发达的网络时代,人们阅读严肃报刊不仅是为了取得信息、立场和观点,也是阅读媒介本身,即取得社会学意义上人的满足,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阅读获得了怎样不同的心理满足和身份认知。可以想象,如《财经》这样的媒体不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也将获得更多的商业回报。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报纸难以死亡,高端报刊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