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看演出是每个人的权利

(2007-03-01 23:31:07)

接上篇。。。。。

 

天价票的背后

 

源头就是“高起点”

首先,演出团体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过度追求“大制作、大效果、大场景”的求大和攀比心态,使演出成了一个拼资金,拼设备的舞台。“大投入,大产出”又使过度宣传,过度包装,过度炒做成为必然。情形颇似我们的“月饼现象” ,豪华、奢侈的包装下面是内容的空洞。

 

一个“震撼人心”、“场面宏大”的演出背后是动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资金投入,一切为了“评奖”。给“领导汇报”,以及急功近利的要求短期就收回所有投资甚至要高额盈利的不成熟的文化商业投资行为,必然使高票价有了存在的基础,不求最好,只求最贵的暴发户消费心态也给了大投入充足的信心。更何况,还有相当部分的创作、演出是为了拿奖、为了所谓的形象宣传,根本无视社会的基本文化消费能力,“政府投资,领导看戏、票房摊派、专家吹捧、圈内评比”使很多演出在创作阶段就已经背离了市场规律,也抛弃了文艺产品的特殊公益属性,成为天价票的源头。

 

这种与我们国家经济状况高度不对称的“高消费”现象,使我们的文艺创作畸形发展,“一切为了拿奖”,一切为了“评比”,投入越来越大,场面越来越豪华,却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内容越来越空洞,鲜有真正有分量、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面世。使文化产品多元化发展面临危机。

 

信息不对称和无序竞争使价格被推高

其次,信息滞后、无序竞争也使一些引进演出的成本高的离谱。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一个很普遍,很正常的现象,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些演出经纪机构也感叹观众在本地团体和外来团体之间,更有兴趣选择观看外来的演出。一些演出市场发育相对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演出经纪机构相互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伙伴,一直在保持沟通和资源共享,在引进外来项目的时候往往会先做业内的咨询和讨论,但我们的演出经纪机构还是在起步阶段,既无法拥有完备的资源共享网络,更缺少一手的国际市场报价行情,在剧目引进过程的初始报价阶段往往就吃了大亏,一个在国际上2流甚至3流的演出团体来中国演出,竟然出场费高的离谱,远远超过此团体的合理报价,甚至远远超过国际一流团体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场费,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还有一些热门团体,热门演出,在运作过程中,层层倒卖,层层加价,这些支出最终也会体现在演出票价上。

 

经营过程的粗放和各自为战使票面价格成为唯一的手段

在运作过程中经营理念的混乱、经营手段单一、缺乏计划性和资源共享网络的缺失也使很多经营风险放大和带来很多额外的花费和浪费。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演出市场是一个相对完善的利益结合体,投资者,演出商,演出场地、演出团体相互协作,共担风险,共享资源,合理分配利益。其中,演出场地的经营者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剧院的身份定位

剧院管理不是简单的场地的物业管理,剧院的收入来源也不是单一的演出收入。在演出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每个剧院即使有国家或文化机构提供资助,但他们都是需要独立运营的,都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剧院定位和经营特色,而不是有演出就接,谁出钱多就租给谁,他们首要考虑的是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以保持和增加自己的经常性收入来源,其次才是演出的风险性门票收入。我们自己大多数剧院有非常好的硬件设施,但经营管理理念上简单出租场地还是主流。只要有人租就是好事,谁出的价钱高就租给谁,具体演出内容是否符合自己剧场定位,是否与自己剧院地点的消费群有无关系并没有成为剧院管理的主要考虑因素,每个不同的演出剧目有不同的设备和剧场条件要求,在没有专业化分工和准确的剧目选择情况下,剧院要么大而全,硬件设施先进程度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一些豪华剧院,但硬件使用率极低,大量设备投资成为经营成本,摊进场租里,要么只是一个空空的漂亮的建筑物,内部所有演出设备需要演出团体自行安排,如果演出没有达到一定场次,设备购置或租赁费用要在有限的几场演出中摊销,这些费用自然也会转嫁到票价上。

 

整个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衡使“虚高”有了生存的基础

演出市场是个生态环境,除了上述这些直接参与者外,更重要的是整个大的生态环境的健全和健康。文化产品也是非常特殊的商品,是个长线的收益过程。而简单依靠市场规律自行调节外,政府也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主导作用。建立一个市场,除了要对市场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外,还需要更细致更有效的服务和扶植,建立公平、公正的奖罚制度和鼓励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免税制度、基金制度、建立资源共享和平台和网络发展,对赞助文化艺术活动的企业的减免税制度,培养企业公民意识都是平抑天价演出票的重要举措。而在这些制度或法规都缺失时,“高票价、低上座”的虚假繁荣就很难得到有效抑制。

 

文化艺术作为一个行业有足够长的历史,但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却不过是刚刚起步,在一个市场的发育初期,各种各样的不良现象、扭曲或畸形都是正常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一个起步阶段的无序和混乱,在走了诸多弯路,付出相当代价后逐步形成了有序和规范,建立起各种规范和法规。我们考察和借鉴演出市场发达和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的模式,有利于我们节约社会资源,引导我们的市场尽快走入有序和健康发展。

 

他山之石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