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惠龙
惠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质工作不是可有可无

(2021-11-23 14:52:10)
分类: 转载文章

地质工作不是可有可无

我们的四位年轻地质队员自13日失联后,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今天,噩耗传来,四位皆已牺牲,让人心痛不已;尤其作为他们的同行和战友,更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可能,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了解还有这么一个群体,不管他是寻找石油、天然气、煤炭、建筑材料、金属矿产、地下水、矿泉水、地热等矿产和资源的,还是勘探干热岩、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页岩油等新型清洁能源的,还是为控制全球变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地质储存技术支撑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地质人”。地质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质人是工业尖兵、先遣队。

不仅工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原料的获取与地质工作有关,一些上天入海的尖端行业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将可可托海三号矿坑誉为英雄坑、功勋坑的原因;我们的衣食住行也离不开地质工作,无论是建筑楼厦的钢筋水泥,铺展道路的沥青,汽车、电动车甚至自行车所需材料之矿产原料的调查,还是饮用地下水水源地的勘查,支撑食物安全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都是如此。

作为探路先锋,地质工作者长年在外跋山涉水,探矿、找油、寻水,可谓含辛茹苦,对此总结出“三光荣”精神,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提出“四特别“的口号,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一代代地质人秉承"三光荣""四特别"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随行业兴衰而浮沉,在祖国需要时,义无反顾,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为国家经济建设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在行业低潮时,不等不靠不抱怨,自救自立自坚强,为国家分忧,为重飞坚守。精卫衔石填海,凤凰啄木涅槃,因为他们的坚守,对一个地区地质规律的认识得以在继承中深化,对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所需人才队伍得以保留中再出发。

  地质人是自然之子,平铺、斜倚、陡立、翻转的岩层,在他们眼中是完整的地球变化故事,只是讲述的方式有的是娓娓道来的正叙,有的是引人入胜的倒叙,还有的是三明治式的插叙,进入一个新的地区,或者追寻深部的线索,也需要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并综合各种信息,进行福尔摩斯探案式的分析与推理,剥茧抽丝中的每一步前行,绞尽脑汁的同时,也乐趣横生,其乐无穷。当他们那一天早上醒来,掀开门,发现不远处有新搭建的帐篷,还有遥远省份车牌的房车住下,彼此打招呼,才知道,这些人是来此旅游的驴友、达人,相遇在深藏的天然境地,自然氧吧,绿色沐浴。跟着地质人,才体会到什么叫山高人为峰,什么叫开拓者;他们跋山涉水,越过深沟高山,驰骋大漠高原,在经历和超越中心胸开阔,在千万年、亿年为时间单位的地质历史中穿越中坦然,乐观的浪漫,浪漫的乐观。

  在过去,交通、通讯不发达,地质人每年春天出队开展野外工作,离家千百里,一去就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回家的时间,一些偏远地区,几个月、半年、甚至中间都不能探家。他们不是无情之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接受它的一切,他们的爱只能以另一种方式表达,鸿雁传书,工作地土特产的尝鲜分享,回家后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每一分钟。而现在,交通通讯虽然发达,依然在荒郊野外甚至蛮荒之地,没有通讯信号,惹家人担心;晚上回到驻地,还要及时整理白天调查的数据,然后才是抽空与家人报平安,可惜声可闻、面能见,只是虚拟之中,反不如过去的见信如面、家书抵万金。

地质工作不仅是条件的艰苦和野外的枯燥,而且充满危险,在共和国地质调查历史中,牺牲了一批地质队员,在此,向他们致敬,沉痛悼念他们……

  请社会给与地质工作和地质工作者以更多的理解和关怀,不要让地质人奉献了青春和家庭,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地质工作基础性的定位,不要喂一把米,马上就要母鸡下蛋,不要用立竿见影的方式,衡量地质工作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