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笔记 |
刘禹锡在写《陋室铭》之前,被贬至安徽和州做通判(一说刺史),当时他的情况可以用虎落平阳被犬欺来形容。当时和州有个姓策的知县,听闻这个昔日大才子被贬到自己辖区,便多方刁难他。按当时的规矩,刘禹锡应该住衙门给的三间大屋内,但策知县却故意将他安排在城南的一个宅院内。
刘禹锡对此泰然处之,他见这个陋宅面朝大江,就在门上题了一副对联,名为“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从这个对联来看,可谓是字字珠玑,满满的桀骜不驯。
策知县知道这件事后,气得不行,于是又将刘禹锡安排到城北的一间更简陋的房子居住,这次的房子只有一间半。但刘禹锡一样不怂,安安心心地住了下去,因为房子临小河,所以他在门口再题一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不得刘禹锡这般得意,又让他搬了一次家,这次的房子更小了。就是在这间小屋,刘禹锡写下了千古绝唱《陋室铭》。写了也就算了,诗豪还觉得不够过瘾,请人将这篇文刻写在石头上,端端正正地立在房门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感受一下诗豪的霸气: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是一篇被小人逼出来的千古绝唱,年年入选中学课本,其霸气指数更是1100年来无人能出其右。全文仅是开篇两句就已经够惊艳了,刘禹锡从山之名,水之灵开始落笔,将这间陋室与众不同之处娓娓道来。其间他一共说了数个理由,可谓有理有据。
首先因为自己品德高尚,所以陋室不陋;其次陋室旁边的风景也是不错的,草色帘青;最后出入陋室的友人也都是鸿儒之辈。这3个理由,层层递进,霸气地让人无法反驳。
纵观全文,刘禹锡的霸气终究与一般文人的嚣张不一样,他的霸气来自于内心的自信,充满着思辨性,所以他的文章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充满着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