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2021-08-25 12:21:14)
分类: 读书笔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读杨润忠先生的《来的都是客》随感

李树伟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很多年以前,就听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薛梅教授,提到承德电视台有个叫杨润忠的人,他思想活跃,观点鲜明,通今博古,与一般人不一样?后来,她在给杨润忠妻子“小芳姑娘”过生日的宴会上,带上了我,才有幸结识了杨润忠先生。他比我年轻十岁,是一位长的胖乎乎,肉墩墩,一副憨厚,又透着灵气的北方汉子。我俩初次见面,就很谈得来,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从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里说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观念谈起,从康熙肇建避暑山庄开始,梳理承德的历史,从热河省,谈到承德市,我俩最后得出共同的结论,那就是:要想热爱承德,必须要首先了解承德的历史,了解承德的过去,才能了解到真正意义现在的承德?才能知道具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大帝,为啥要把承德作为清朝陪都的大道;只有把握这些史学,才能把握住承德发展的规律。我俩是越说越投缘,越说越高兴,从此,彼此印象深刻……

再后来,又在以德树人的承德医学院金池副教授和以贤赢人的承德避暑山庄张春英副研究员等人,积极主动的力推之下,我才开始阅读一个陌生的微信公众号——《老羊铲史》。因为,薛梅、金池、张春英三位文友,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很高,她们能力推这个公众号,肯定错不了,因为,她们三位都不是凡人。于是,在她们三人第一时间力推的基础上,《老羊铲史》公众号,成为我每天的必读……

就这样,在她们三人的影响之下,我也爱上了《老羊铲史》这个公众号,久而久之,也不由自主地成为《老羊铲史》公众号的铁杆粉丝,遇到自己中意的作品,也开始情不自禁、发自肺腑地在帖子后面留言,没想到每次留言都会收到作者的回复,遇到赞美它的时候,还会收到谢谢树伟大哥的留言。我有些差异?难道《老羊铲史》的作者还认识我吗?最后,还是薛梅教授给我揭开了这个谜底,她真诚地告诉我说:《老羊铲史》公众号的主笔就是杨润忠。

从此,我俩在微信朋友圈里相互称兄道弟,我也在杨润忠先生的《老羊铲史》中,获得启迪和知识,在他的深挖、细铲中,将承德历史的文化传统、思想力量、精神动力转化为《老羊铲史》的精髓,引领热爱承德的人和来承德旅游的人有了共同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老羊铲史》公众号的创作过程中,杨润忠先生以生活化的语言,幽默的笔触,向我们勾画了承德这片热土曾经发生过的人与事,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有细小的,有宏大的,有深奥的,有扑朔迷离的,也有精雕细琢的,就像承德的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一张张有色彩的画面,又像聆听承德的老故事,让读者听到一幕幕有温度的历史,揭示出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珍惜的历史事实,最终赢得了承德市委宣传部、承德市委网信办、承德广播电视台、承德市文联、承德市社科联、承德市档案馆、承德市图书馆、承德市科协等单位领导的鼓励和众多文友的支持,一举获得承德影响力比较大的新媒体,获得一个——特别贡献奖,在2019年和2020年两次被评选为河北省第一届和第二届自媒体百佳号,最终成为很多承德人都熟悉,乃至全国各地均喜爱的文史公众号之一。

虽然,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急着向前走,很少有人回头望。可是,自2016年3月开始,杨润忠先生自创建微信公众号《老羊铲史》以后,一直坚守,以“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的理念,用大量的历史资料,论证了承德成长的历史,今天,杨润忠先生又将这近乎20万字、50个篇章,集结成《来的都是客》一书,成为推动当今承德发展的一笔永恒的财富,我们要时时刻刻的用史鉴今、用史资政、用史育人。让我们在阅读《来的都是客》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洗礼自己的精神,陶冶自己的情操,为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古人常说,只有常学常思,才能保有真诚心。现如今,我们满饮《来的都是客》对承德历史的绝对忠诚之后,我们才能咂摸出啥是信仰之“甜”的味道。从五十多年前,医者终南山在承德宽城县做了什么说起,经过杨润忠先生的深挖细铲,得出“终南山,你在河北宽城下乡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人”,挖掘出,“终南山在宽城的时候,中国首席流行病专家曾光在围场乡医九年”。他书中描绘了“疫情来了”,“康熙皇帝:瘟疫出现的时候,你才知道在承德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康熙在避暑山庄是这样贬低王羲之”;他搜集整理大量历史瞬间证明了,康熙皇帝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的,在避暑山庄是如何请客的经过。这些被时间封尘的历史,都有力地证明了大清王朝,由弱到强,由盛到衰的故事;当然,他还在《来的都是客》一书中,解读了纳兰性德侍卫康熙在围场的故事,解谜了雍正请客、乾隆身世之谜……

总而言之,《来的都是客》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是一瓶很好的营养液,是一副很好的清醒剂。特别是承德人或者是来承德旅游的外地人,都是一本很难得到,更有珍藏价值的一本好书。

读过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杨润忠先生是一位常学常思、深学细悟、学用结合的人。他能从清朝皇帝的治国理念,想到“一座水月庵里面住有尼姑吗?”从“六和塔是镇妖宝塔吗?”想到须弥福寿之庙建成240周年之际,扎什伦布寺又一次遇上避暑山庄的信念,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抒发作者情感,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大家都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三百多年的山庄文化,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一个名不见经转的热河上营,见证了大清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见证了“乾隆皇帝能长寿,原来他顿顿吃豆腐”,读者在《来的都是客》这本书里,还品尝到了“腊月初八,乾隆皇帝在殊像寺熬得好香好大一锅——腊八粥”,它真诚地告诉读者,为啥“有一款石头,曾经搅乱了大半个中国”之后,才有今日承德的辉煌。

只有读过《来的都是客》的人才会明白,为了证明历史就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历史的延伸。杨润忠先生翻阅了多少历史资料,查询和走访了多少人?那种一铲到底的犟劲,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只有读过《来的都是客》这本书的人,才会情不自禁地感觉到,这本书就像明灯,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说清朝的衰落是从乾隆时代开始的?”它能照亮阅读者前行之路;它又像一眼清泉,能告诉读者“兵部大印在承德丢失后,看手下是如何糊弄嘉庆皇帝的?”用历史故事,洗涤阅读者的心灵之尘;它又像一把冲锋号,告诉读者“咸丰皇帝在承德过了一个清凉的春节”它能激发阅读者来承德旅游的动力。总之,杨润忠先生的《来的都是客》,是一本诠释承德历史最好的教科书。在全面开展历史学习教育的今天,杨润忠先生的《来的都是客》,定能让来承德旅游的客人,了解“承德热河文庙里的国宝级文物周文王鼎失踪之谜”,告诉你“电影《英雄儿女》里战斗英雄王成的原型还活着,是咱承德人”,在你“细听历史回声”的时候,深入了解承德这座古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伟大飞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漫步在武烈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