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笔记 |
李树伟
因为相遇,才会美好。9月17日上午,承德籍作家蒋淑英携新出作品《心语溪》走进我家,与这位酷爱文学一生的老大姐,进行了一场疫情之后,最美的心灵对话和真诚交流。
我俩有类似的出生,共同的爱好,相同的世界观,在彼此真挚的心情下,进行了这场心灵的对话,听她讲身边平凡的故事,感悟她坚持不懈创作的精神,鼓舞了我,让我也打开了心灵的窗户,与她畅谈交流,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也是一场智慧的启迪。
她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在文学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感人故事;用通俗易懂、勤奋创作的写作经历和我交流了自己在创作路上的收获和人生的梦想。
在与其谈话中,重新点燃了老年人热爱文字、勤奋创作的激情。
听了作家蒋淑英的人生故事和创作经验,对我有很大的鼓舞和心灵上的震撼,蒋淑英勤奋创作的故事,也是我今后学习的动力。
蒋淑英刚刚出版发行的散文集《心语溪》,是她近些年在报刊杂志、微信上发表的作品,至今她已经出版发行专著十三部。前几天曾有文友来我家的时候,提到《心语溪》这本书,都说是很有可读性的作品,目前在承德文友圈,收到了读者们的好评。我还感觉很遗憾,我没有接到她的这本散文集,多少心里有些遗憾。没有想到,她今天还真给送上门来了。
蒋淑英是我市近年来活跃在文学创作里的一名非常勤奋的作家,多年来,她利用闲余时间用心、用情创作了赞美老红军、怀念乡土、真实反映社会现象的很多优秀文学作品,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动春》散文集,传记文学《蒋传礼百年人生》、中篇小说集《凡尘情节》里面的人物、情节动情、细腻、委婉,曾经受到我大力推崇,曾赞美她的小说是承德市“非虚构写作的典范”并受到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薛梅教授的认可和赞誉,同时,也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今天,我只是粗略地阅读一下《心语溪》,就感觉到作家在写这一本书时,动用了自己全部的对生活积累。其积累我以为有两个,一个是生活阅历,所谓文学实际上反映的无非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还有一个就是文学技巧的积累。
即怎样用文学的方法把你的生活阅历表现出来。
想到我自己,在开始学习写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个性是什么,可是,蒋淑英是一位悟性高的作家,她笔下的故事,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别是这本《心语溪》,从快乐生活,青春魅力,到心里话,写得都是那么真实,读出了心灵的纯净,开阔了精神世界。
还是蒋淑英说的好,“咱们喜欢写作的人,似乎都有瘾,看到心动的事物,不写出来好像就活不了。”
说句心里话,我也有同样的感受。特别是我退休以后,依然坚持早上五点起来写作,写一两个小时,然后吃饭。仔细想想蒋淑英说的这些大实话,正是他的这种“文学之瘾”成就了她,在没有社会关系,没有金钱铺垫,就能早早地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靠的就是用作品说话。
这也是她能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地努力创作所决定的结果。
有的时候,看到她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篇篇文章,真的很羡慕。但是仔细想想,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这是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创作的结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想到这里,我不止一次批评那些有天赋,更有惰性的年青人,应该向蒋淑英学习,学习她的勤奋,学习她的执着,学习她的不离不弃。
当我接过《心语溪》的瞬间,心里就萌生了一个词汇——望尘莫及。我想这个词就是我对蒋淑英最好的形容。
不说了,我也得去加油创作了,而我的目标,自然就是向勤奋的蒋淑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