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惠龙日记 |
陪床保姆
最近认识了一个新词:陪床保姆。
咋一看震碎三观,了解后引人深思。
什么叫陪床保姆呢?
不同于普通的保姆,她们不仅提供家政服务,还提供性服务。
照料对象,一般都是老人家。
有一位老人,常常在小区里面调戏妇女,还屡教不改,让社区民警头疼不已。
他的邻居和家人,都对他心生厌烦,反倒是得到了一个“陪床保姆”同情。
她说老人早就失去了大部分性能力,每次喊我过来只是抱着她,聊聊天。
因为老人的子女总是不在身边,老伴又早早离世,有时过年过节都是一个人。
反倒是常被光顾的“倍床保姆”,还能耐心地听他唠叨几句。
有朋友曾去家政公司暗访,表示想为家里70多岁的老人找一个保姆。
家政公司负责人说,一般的保姆服务,也就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每个月3000块出头。
但如果每个月加1000块,就可以为老人提供“贴身服务”,白天做饭,晚上陪睡。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老头怎么开心怎么来,就像做老伴一样”。
当陪床保姆的一般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来自周边的农村,这些保姆基本都是单身离异,家里孩子也不管她们,她们丝毫不在意做的是什么事,只抱着赚钱的态度。
令人惊异的是,很多子女竟然也默许陪床保姆的存在。他们认为反正自己不在老人身边,为老人找个伴儿,就算尽了孝心。
寻找“陪床保姆”与年轻人的搞对象结婚不同,老年人找“陪床保姆”常常直奔主题。
遇上心仪的“陪床保姆”,就说几句好听的情话,讲几个黄段子逗逗乐,有感觉就继续往下发展,没感觉就再找下一个。
一位姓胡的大爷就在家政公司找过多个“陪床保姆”,还骄傲地说自己能“一年换四个”。
但当问到频繁雇佣“陪床保姆”的原因时,他相当悲凉地说道:
“你不知道一个人多孤独寂寞。在这屋里一待着,电视一宿一宿的开,成宿,灯全开着。
经常开着电视睡着。倒不是害怕,不是一个人烦吗,天天这样,四五点钟醒了,电视还开着呢没关。”
当一个老人离群索居,失去了人间的温暖,失去了对未来的期盼,他还剩下什么呢?
似乎只有最原始的对异性的需求了。这种异性的原始需要,总是很容易解决,内心的空洞吗?
说到底,真正侵蚀并折磨着老人的,不是能否得到异性的欲望,而是晚年的孤独。
我常常觉得,年轻人挂在嘴边的孤独,其实都是小儿科。因为他们还有数不清的明天,和无限可能的未来。
但老年人呢?
当你一眼能够望见生命尽头的时候,孤独成了一件尤其可怕的事情。
最极端的结局,莫过于一个人死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无人知晓,直到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种恐怖的景象,已经在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出现了。
有很多资料显示,在日本,每年有3万人孤零零地死在家中。
这种现象,被称作“孤独死”。
由此还诞生了一种新兴行业:特殊清洁公司,员工被称为“孤独死清洁员”
在住宅管理员或死者亲属的委托下,清洁员穿着防护服,戴着呼吸器具,负责收拾房间、整理遗物、清扫消毒。
其中一个案例,当清洁员到达时,死者已朽成一具骷髅。
死者62岁,行动不便,没有工作,家里的水电和煤气都已经停了很多年。
由于老人长期独处,在社区毫无存在感,连管理员都极少见过他。死后两个月,还是邻居闻到了臭味,才最终被发现。
最令人心酸的是,老人还写过一张纸条:“管理员,请救救我吧。”
但这句绝望的呼喊,最终还是没有传出他死去的房间。
尽管这只是个别案例,但成千上万孤独的老年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英国时代基金会慈善总监卡罗琳·亚伯拉罕斯曾经这样说过:“简单的与人打招呼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但最新的数据显示,英国成千上万的老年人都是孤独一人,没有人可以分享,哪怕只是几句简单的话。”
所以我理解那些被保健品,养生讲座等五花八门骗术骗取金钱的老年人。
骗子虽是骗子,起码也能虚情假意地嘘寒问暖。
也许对于老人们来说,有个能说说话的人,比金钱更重要。
转念一想,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当然像陪床保姆这样的违法乱象,我们要坚决抵制。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背后数千万“孤独等死”的老年困境。
这样的困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甚至我们的亲人身上。它无处不在,却不是无法避免。
如果我们能多给予老人一些关心,一些爱。陪他们聊聊天,唠唠家常,打打麻将,看看剧。
我想,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在人之间,才叫人间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