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老人面前的尴尬 李树伟 自从踏入老年人的门槛,就经常听到自己曾经的发小、年轻时的小伙伴向我发牢骚:我没有微信,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呀?特别是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门卫保安让我扫健康码,我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哪来的二维码? 我鼓励他们马上学呗?他们却无奈地说:关键是学不会,孩子刚教完,我是撂爪就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5388万人。接触过网络的老人只有6056万人。也就是说,将近2亿老人没接触过网络。不会发红包、不会使用导航、不会用视频、不会网上购物、不会用网约车、不会移动支付、找不到手机里的手电筒…… 这些事,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却格外困难。 据我观察,不懂电脑、不会拼音和年龄太大限制着老人用网,成了老人“信息化之路”的主要障碍。 此外,老人学得慢、孩子没空教,是老人面对智能时代的第一大难事,“记性不好又怕麻烦儿女”成了这个社会真实的写照。 科技改变生活,这种发展方向,势不可挡。但是,作为老人的我们,也不能自暴自弃,在融入这个时代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自己努力学会就可以了,而是要耐心教会自己身边的同龄人,特别是老年朋友。也不能只靠下一代的孝顺和体贴,或者是某些爱心机构来解决的,要让这些老伙伴真正懂:“得靠山山倒”,最后还需“靠自己”的道理。必须懂得,“不掌握新技术,我们今后的生活之旅,就寸步难行。”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呼吁社会,注重老龄这个特殊群体,不能把科技发展,成为阻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障碍,这种现象肯定不正常! 科学技术追求快速发展,无可厚非,但在社会管理上,也要给不会使用这种技术的人留条‘活路’。也就是说,人不能变成技术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