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惠龙游记 |
李树伟
4月28日,我们一行14人,去承德滦平山戎博物馆参观学习。才了解到,从原始部落到神秘山戎,都曾对这块生态宝地充满眷恋。
距今大约6800年前,滦平县这块土地上,就有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在这里生存,并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神秘出现而后又神秘消失的民族——山戎,也曾经在滦平县广泛分布,是什么原因吸引了他们在滦平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1983年5月,在滦平县金沟屯镇西村,发现了一处在华北地区十分罕见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部落遗址——后台子遗址。根据这里出土的文物,专家分析,早在距今大约6800年前,生活在滦平大地上的人类就已经步入了农业文明时代,他们已经掌握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技术,种植粟和黍类,饲养家猪,过着定居的生活。
后台子遗址发现的石雕女神像,也称“东方维纳斯”,它是母系氏族崇拜的偶像。这个石雕女神像被誉为中国的老祖母,数量多,形体大,在国内属于首次发现,这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发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始社会后期,尤其是夏商以后,原始部落征战迁徙,据城为国,而滦平这块生态宝地成为了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和发展壮大的摇篮。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现今燕山一代的山戎人逐渐强大起来,并创造了近千年的历史辉煌。河北的滦平一带就曾是山戎民族的聚居地之一,现如今在滦平县内有大量的山戎民族文化遗址,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里发掘了三个较大的山戎墓地,出土了1万多件文物,通过文物分析和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的半农半牧民族。
所谓山戎,即山地之戎。因此,必须要有良好的狩猎和游牧环境,他们才能生存下去。而滦平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这里山多林密,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因此极为适合游牧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数百年间,山戎民族创造了十分发达的青铜器文明。在滦平县山戎墓葬中出土有大量的青铜短剑、戈、镞等兵器,再加上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山戎民族是一个喜战善战的民族。在西周末到春秋初,山戎民族势力达到鼎盛,因此经常对中原诸侯国进行侵伐抢掠,齐国、燕国等都曾遭受山戎民族的攻击。
公元前706年山戎攻打齐国,齐国抵挡不住,因而求救于郑国,两国联手后方才迫使山戎退兵。而燕国由于距离山戎最近,因此所受山戎的侵扰最为严重。公元前697-691年燕桓侯执政时期,由于不堪山戎的侵扰,被迫放弃了经营了近300年的琉璃河燕都,而向西南迁都到了临易,直到公元前659年才将都城迁回蓟城。
由此可见,当时山戎人的威慑力和影响力是很大的。然而,这个曾经一度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为何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了呢?
山戎博物馆讲解员告诉我们:据史料记载,齐桓公在位、管仲为相之时,齐国国力大大增强,从而有实力对山戎进行讨伐,这就极大地阻碍了山戎民族的势力发展。同时,随着历史的变迁,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山戎民族的农耕文明获得了迅速发展。《管子·戎篇》中曾记载:齐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由此可见,山戎民族对于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了大约战国中期以后,山戎遭到强大的中原诸侯国的不断打击,整个民族出现实质性的衰落,战国末期已经无力与中原抗衡,从此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便逐渐销声匿迹了。不过在滦平这片土地上,山戎民族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
承德日报网址:
http://epaper.hehechengde.cn/cdrb/appnews/3078/31675/164954-1.s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