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载文章 |
白头翁的传说
在清朝康熙年间,在滦平县下营子村,有一个农夫,姓孙名儒商。孙儒商家里很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天,他无意间遇到地主家的丫鬟倒掉一碗已经馊掉的饭,他跑过去端了起来闻了闻,不觉得反常,就一口气吃完了,开始觉得很好,终于不饿了,可是,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就腹痛不止,还伴有痢疾。当时孙儒商的村子里没有郎中,于是他就是捂着疼痛的肚子四处求人,不知不觉的就走出了村子,此时,腹痛也越来越严重,终于,孙儒商忍不住腹痛倒在了地上。
正在他发愁自己已经走不动的时候,从远处来了一位白头发的老翁,将孙儒商扶了起来,孙儒商满脸苍白对着这位白头发的老翁描述了一下自己的病情。老翁听了之后,指了指旁边有绒毛的野草,说这样的草可以治疗他的疾病,说完,老翁便离开了。
孙儒商半信半疑的采了一些有绒毛的野草放在嘴里,没过一会,他的病就好差不多了。于是他就高兴的采了许多,带回家熬药,五天之后,孙儒商的病就完全好了。第二年的时候,他村里的人闹痢疾,人人苦不堪言,这时候,孙儒商想起来有绒毛的野草。于是,便去村外采了许多,熬药给村里的人喝。
后来,村里的人为了感激这位白色头发的老翁,便将这种野草的名字取为白头翁,也叫白头、老翁花。
白头翁(拉丁学名: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Regel),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等。
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