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何建明讲报告文学随笔

(2019-12-22 08:02:30)
标签:

李树伟

分类: 读书笔记


听何建明讲报告文学

李树伟

朋友给我发来何建明讲报告文学的视频,我收听收看了十多个小时。家里人问我:何建明是何许人也?我告诉他们:何建明,男,汉族,生于1956年,江苏苏州人。全国劳动模范。新时期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七次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中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三次获正泰杯报告文学奖、四次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茅盾文学院院长。

此人可是非常厉害的全国著名作家,当今报告文学第一人。这个视频是他在近日举办的《为了弱者的尊严》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作者何建明感慨说。“社会中存在很多好的题材,但是作家太少了。仅靠一个人的关注是不够的,天天写都来不及。”确实,一个充满文学激情和新闻感觉的报告文学作家,不可能停止关注社会、停止写作,这是我们的时代给予今天的报告文学作家的不懈推动力。但是现在的尴尬是看不到有更多合格的报告文学作家产生,而且报告文学的作者队伍面临断层危机。

据了解,中国目前报告文学创作队伍中,能引起读者关注的就是十几个人,年龄也多数在40岁以上,他们大部分是从上个世纪就开始报告文学写作。年轻作家几乎没有人去关注报告文学领域,年轻一代中也很少出现报告文学作家。

我与几位文友探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是市场化对文学创作的冲击;其次是创作环境的影响,一些令人感兴趣的题材,写起来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最重要的原因是报告文学写作的特殊规律对作家提出的要求很高。报告文学是和社会联系紧密的创作,它承载着社会责任,作家必须介入社会,深入现实。

有一位文学评论家告诉我说:你要想写好一篇报告文学,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搞好创作的前提条件。

又有一位文友跟我说:树伟你一定记住,写好一篇报告文学的秘诀是:七分靠采访,两分靠构思,一分靠下笔。我听后对他说:看来写好一篇报告文学,是一件非常苦的差事啦?

他说:当然是了。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是这样称赞何建明的,说他是一位真正意识到社会责任的作家,是找准了社会角色的人。

说句心里话,我很喜欢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他多年来,用炽热的感情报告人民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同时也以浓厚的悲悯情怀为那些遭遇不幸的底层百姓维权发声。

经过阅读大量有关如何创作报告文学的相关资料,我突然发现:报告文学创作是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的这种特殊性,要求作家具备更敏锐的观察力、更深刻独特的鉴别力。

有位作家朋友真诚地劝告我说:鉴于当前年轻作家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写作激情,报告文学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下,你应该立即站出来,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写一篇很有份量的报告文学。他还引用文学评论家李炳银的话说,仅靠作家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报告文学的创作需要文学领域、社会各有关部门有意识地加强组织和帮助,比如中国作协重点扶持计划就很好。他还透露,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正在酝酿报告文学耕耘计划,对年轻的作者提供写作上的支持,对选题经过审查合格的将提供经济资助。

关掉视频,闭上眼睛,我好像才有了一股动力和勇气。为什么有那么多作家朋友都说我行?只有我自己认为我不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