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敏感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认识高嵩好多年了,特别是他从副厅级领导岗位退下以后,他就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他的微信一直吸引很多朋友,他天南海北地跑,他风趣幽默的顺口溜,他转载很多名人对当今社会的敏感评价,他转载“树伟兄佳文”及评价,他转载同级领导阮树平的书法,他每天跟自己的尊容玩“自恋”,一会苍桑厚重,一会英姿飒爽,一会童叟无欺,一会驰骋冰场……
于是,引来众多眼球议论。有人说:高嵩算是活明白了,能上能下,活出了自己;也有人说:他这种人太能嘚瑟了,一点不顾自己的领导形象;高嵩自己却说:我就是要活出自己的样子,给退下来的干部做出榜样,不要顾虑太多,领导干部是个什么样子?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过分敏感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只要自己活得舒服,就不要在意别人的评论。
再一个名人就是俞胜利,他是我国金牌制片人,拍出来很多著名电视剧,像大宅门,大宋提刑官,李小龙传奇等等。成了承德在外地的名人。可是,他回承德探望父母的时候,他依然衣着朴素,做事低调,饮食习惯不改。别人还在豪饮之时,他却悄悄地跟服务员说:给我上一碗米饭。别人在推杯换盏之时,他却自始至终举着他入座前的那杯啤酒,一直喝到酒席散场。
别人提到他取得的成绩时,他微微一笑,既不掩饰也不夸大;当别人向他提出诉求时,他总会平心近气地说:我努力……我曾经问他:你不是名人吗?咋一点没有名人的架子?他微微笑着说:我活的就是我自己,别人说啥都是别人的事情,自己没必要过于敏感……
在我身边的两个公众人物,确实有自己的性格,他让我感悟到:一个人若是思虑太多,总想活成别人喜欢的模样,委屈了自己,就会失去很多生活的乐趣。越是敏感、想太多,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渐渐失去自我。越是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便越难过好这一生。
其实,别人的眼光终究不过是一缕烟,转瞬即散。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执着于这短暂的云烟,非要和自己过不去、让自己难过呢?
就像有人说我一样:李哥再勤奋也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李哥再创作也不可能成为名人?有时我就纳闷了?我喜欢文学是为了拿诺贝尔文学奖吗?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身边有文友给他唱赞歌吗?由此,我一生坚信:做最真实的自己,才能活出最闪耀的人生。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把“做人难”“做人累”挂在嘴边,觉得生活很复杂、心好累。
但其实,生活从不刻意为难任何一个人。生活的本质是简单的,想要活得轻松自在,就要学会给自己的心“做减法”。什么虚名都是过眼云烟,一切功名利禄都是别人看你的视角。从副厅的角度,去看高嵩,他就是领导,从退休职工的角度去跟高嵩玩,他就是普通百姓。
俞胜利也是一种,他跟同学于广在一起,他就是老同学,他跟我们在一起就是写小说的文友。没有任何功利性,由此,我们活的就轻松潇洒。
听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富翁,他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幸福和快乐。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
他沮丧地坐在路边休息,这时,一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问他:“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幸福和快乐的感觉?”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说:“你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放下,就是幸福和快乐呀!”
我们很多时候都很像这个富翁,总是背负着“别人的眼光”过日子,一心想要在别人的影子下寻找幸福和快乐。喜欢文学,就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成包袱,自己走过仕途,就总爱端个官架子,自己有点成绩,就总爱挂在嘴边,所以,他们注定感觉很累,才说出了“做人难,做个名人更难”的感叹。
有些人,他们其实并不懂,人生的幸福,很多时候就源于放下。如果觉得累了,不妨试着把大脑放空,把执念的事情先都放下,把念念不忘的人暂时都忘掉。
俗语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当你不再过度敏感,不再活得那么小心翼翼,你可能就会发现:烦恼变少了,人变得轻松了,人生也更顺了!你也和我一样,为啥喜欢高嵩和俞胜利在一起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