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惠龙
惠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902
  • 关注人气:12,1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戚之间也要提倡相互尊重

(2019-07-04 06:39:53)
标签:

亲戚

尊重

杂谈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李树伟

在人类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谁该谁?谁欠谁的事情,你非要说该欠的话,唯一该欠的就是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特别是母亲?在婴儿眼里,母亲是他生命的依靠,在母亲身边才有安全感、有奶吃、有快乐。俗话说得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颗草”“……

尽管如此,人长大之后,对于有养育之恩的父母和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在相互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能不讲面子,更不能信口开河。办成了满脸堆笑,没办成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毫无顾忌对方的感受……难道因为咱们是亲戚,是亲人就连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都不需要有了吗?”

我觉得应该不是的。人与人相处,无论亲疏,以礼相待都是最基本的素养。如果只心安理得地享受对方施与的善意与帮助,却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么很显然,这不过是借熟人之名,行自私之实。

特别是亲戚和亲人,重点是已婚儿女在父母家里,有些时候,“太不把自己当外人”,想吃啥吃啥,想说啥说啥,根本不把对方的感受放在心里。实际上这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你对待他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人回应你的方式。长此以往,必定只会让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事实上,真正有教养的人,心里都标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尺度。而这个尺度,就是对分寸感和界限感的把握。

南运河是我认识的一位仕途上的朋友,也是我的文友,他拥有超级好的人缘,不仅在生活中备受朋友的欢迎,工作中也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是文友圈子里公认的“人气王”。

与南运河相处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因为他待人接物总是很有分寸,热情却不失周到。即使和熟识的人在一起,对于一些私人的话题,他也只会点到即止地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也从不多问。

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参加聚餐。饭桌上,有人忽然提及一个过去的老朋友,听说他离了婚,又生了病。一时间大家众说纷纭,把这个人的陈年旧事都议论了个遍,唯有南运河从头到尾都不怎么发言,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如果不了解真实情况的话,还是不要对别人做太多评价。

确实。不以熟识为借口而忽视分寸,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礼仪。

熟不拘礼是一种随性,但懂得熟而不越界、不逾矩,才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

无论什么样的关系,要想维持好它,都离不开应有的界限感。这不单是为人处世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是衡量一段关系能否走得长久的前提。所谓将心比心,方得真心,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细节见人品,处事显教养。很多时候,对别人提出要求或做出评价都很容易,难的是换位思考,回过身来查看自己的言行。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人总是习惯拿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觉得大家都这么熟了,没必要在乎太多细节,结果却在无意间伤人又伤己。

其实,越是亲近的关系,越值得我们用心去维护和经营。特别在与熟人交流中,因为知根知底,更应该注意有所顾忌,避免随意碰触别人的隐私,也不要去揭别人的短处。

《论语》中有一段话:“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意思是说,见到服丧的人,即使是亲近者,也必定要改变神色,表示同情;见到戴着礼帽的人和眼盲的人,即使是熟人,也要表示礼貌与友好。

在我看来,这段话很形象地道出了教养的本质。因为一个人的教养,正是在于对他人的周到和体谅,而非以己度人。

如果懂得换位思考,能够想别人之所想,应别人之所急,并从中掌握人际关系的界限感,做到行为得当、不疏于礼,这样的人自然也最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世事洞明者,不以世故待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以礼相待,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