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君子和而不同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在生活中,你会经常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吗?当看别人不顺眼时,到底是什么心理在作祟呢?想要克服这种心理,又该从何做起?
昨天遛弯时,我遇到一男一女在道边说话:男:我哥的梦想是成为画家,我的梦想是成为作家。
女:你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吗?
男:“是什么?”
女:“想嫁给你,成为一家。”
我听后笑了。可是,那个男人却说:嫁给我到没什么,我就是看不惯你那做作的样子,看不惯你显摆炫耀,看不惯你油嘴滑舌,看不惯你吹牛嘚瑟......”
他俩走远了,我再也听不见了,可我心里在想,生活的多姿多彩,才是作家世界的本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勾勒出了丰富多彩的模样,才是一个合格作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刚走到市政府门口,遇见路人甲,从里面慌慌张张走出来,问站在门口等他的路人乙说:急急忙忙找我有什么事啊?
路人乙:朋友出了点事,找你帮他支招。
路人甲:这件事,从她的角度来说……(省略三百字)
路人乙:确有此理!
路人甲:从你的角度来说……(省略三百字)
路人乙:更有此理!那从你的角度来说呢?
路人甲:从我的角度来说?关我屁事!
我听着他们的对话,想起著名哲学家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如果天空永远只是蓝色,我们便无法看到绚丽多彩的黄昏和晚霞;如果所有花朵都只有一个颜色,我们便看不到姹紫嫣红的春天;如果所有人都一个样,那这个世界该有多无趣?
回到家里,高兴地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夫人在厨房切菜,我扯着嗓子问:切黄瓜啦?少放点蒜泥;切西红柿啦?多放点白糖。
夫人出来幽幽的看了我一眼说:“你投错胎了,应该当一只警犬。”
我笑着望着她心想:老子早就道出了这个本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在与我姐聊天的时候,我姐总说我变了,和四年前不一样了,其实她哪里知道,世间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保持多样而共存。看别人不顺眼,本质来源于不认同,即观点或意见的相左。
其实,大多数事情本无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的认知都来源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比如,这几天破事多,有些上火还便秘了,拉不出屎的滋味不好难受。
六岁的外孙女看着她妈妈在用洗衣机洗衣服,就笑嘻嘻地跟我说:“姥爷,我有办法让你拉出来了!”
我说:“啥办法?快说!”
外孙女说:“咱们买一个可以转的马桶,你就坐在上边,一按电钮,不就甩出来了吗?”
让外孙女把我逗乐了……
仔细琢磨外孙女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把自己的价值观当唯一,甚至固执地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只要跟自己不同,便看不惯,这是狭隘和局限。
正如,在正常人的认知里,一年有四季,众所周知。可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经过三季,从没见过冬天,在蚱蜢的认知系统里,一年也只有三季。
相传,这是孔子弟子子贡和蚱蜢化身的绿衣人之间的故事,却说的颇有道理。
我们在讽刺别人:“见识短,不跟你计较。”但反过来想想,是不是自己眼光狭隘而不自知呢?
越成熟理智的人,越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多面性,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性。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在具体的问题上不必奢求一致,但却不妨碍彼此之间互相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