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话可说杂谈 |
分类: 惠龙日记 |
东子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他叫我叔叔,下班后经常来我家吃饭,吃饭时,东子啥活都干,整日我们在一起可以说是无话不说。后来,我知道了东子出生在农村,一个非常贫瘠的地方,据他跟我说:是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他是靠贷款读完大学。
他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女同学对他有好感,可是,女同学的父母嫌弃东子家穷,百般阻拦他俩的关系,没能继续向前发展。东子非常要强,憎恨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但是,那些人确实比他职位提升的快。
时间长了,东子的思想开始变化,也学着主动与那些马屁精套近乎,让他们给某领导传递自己一些渴望上进的信息。不能说变得卑躬屈膝,也不能于那些哈巴狗相提并论,我只觉得我俩的关系,渐行渐远了。
记得有一天,单位领导向我询问:东子是与某女子搞对象了吗?我开始很惊愕,觉得不可能,我也曾经问过东子,他矢口否认,再后来,东子的恋爱公开了,还真是某女子。我心里有些不爽,觉得东子办这类大事应该与我商量?
为了维系朋友关系,我还是参加了东子的婚礼,再后来,东子做父亲了,我和妻子步行六里地给东子的儿子购买了一辆婴儿床。再后来东子让他儿子喊我李大爷,我心里别提多别扭了,就皮笑肉不笑地离开了东子的新家……
再后来,我每到节日,都会在微信上给东子发去祝福。那些祝福都是我精心为他写的,属于专属的祝福,而不是狂轰滥炸式的群发祝福,心中期盼东子也会给我打电话或有更奇特的祝福。
可是,开始还能收到东子发过来的谢谢俩字,再后来连谢谢也没有了。有一次中午下班,遇到一个同事,他跟我说,中午东子请同事吃饭,你不知道吗?我急忙掩饰内心深处的尴尬,急忙应付说:你不说,我还忘记了。他说:咱俩一起去吧!
我本来想推脱,可是虚荣心又驱使我跟着他去了饭店,没想到遇见东子的第一句话竟是:你咋来了?我很没脸地说:东子请客吃饭,我不该来嘛?东子冷冷的说:人都来了,咋还有该来不该来之说啊?
那顿饭饭,我是从肋巴骨吃下的,后悔自己真不该来,晚上下班后,我又给东子打了一个电话,撒谎说,本来中午不该去吃饭,是在电梯里遇到的那个同事硬拉我去的?东子只是冷落的嗯了一声,就把电话撂了。
等我第二天忽然想起来,赶紧拨通了东子的电话,解释了昨天的情况,虽然东子嘴上连连说着“没事儿”,但我心里仍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很惭愧,我的主动热络,却因他的冷漠而变成了尴尬。
想起六十年队庆的宴会上,有个同事吐槽:“现在大家都很忙!当我与东子的友谊沦为‘点头’时,我们还能够聚在这里,是一场多么大的缘分啊。”我听了这句话,心里难受急了。
的确,随着社交工具的盛行,我们也相互加了微信好友,开始还能有“点赞”与“被点赞”的影子,那种例行公事的点赞,也成了当下很多人维系友谊的一种方式。很多人也都变成了“点赞专业户”,只要在朋友圈看到熟人的动态,我的手指就会如闪电般划过屏幕,动作娴熟,手法精准。
再后来,东子的点赞我也看不到了,有一天我给他发消息,微信后台的回复是:你与他已不是好友。我向年轻的同事询问,才知道东子已经把我的微信给拉黑了。有人说,朋友的疏离,从渐渐无话可说开始。
想想我与东子的友谊,从叔侄关系,堕落成一般同事关系,再从一般同事关系,演变成陌生人,从一对无话不谈的忘年交,到无话可说的陌生人,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是,有时候我俩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我们再见面的时候,总会以“我很忙”为由婉拒对方,让对方原本想说的话如鲠在喉。
有人说,与年轻人交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长大后,不是不愿意穿,而是穿不了了。
我就是东子穿过的一件童装,已经不适合他再穿了。扔了可惜,不扔吧?存放在哪里又没有啥用?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也是这样,不是我们不想去经营友情,而是一旦我们被“我很忙”这样的潜台词击中,就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当“关心”变成了一种“打扰”,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都会因此而变得陌生。
我虽然退休了,可是,总觉得退休的生活,比上班时还要忙,也时常听到有朋友责怪我:你可真忙啊?一天都没有搭理我时,我就想到了东子,为了不再失去朋友,我曾经暗暗发誓,我虽然可以很忙,但对重要的人却真的可以尽量有空。
一定要瞄准时间,给重要的人发去一个自己的问候,因为,我真的不想失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