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婚不离家

(2018-09-27 08:13:44)
标签:

换老婆

杂谈

分类: 我的父亲不是英雄


父亲一辈子最恨喜新厌旧的男人,特别是解放初期,几十万进城干部中,凡是在农村结了婚的,大部分在进城后离了婚,抛弃了农村的妻子,娶了城市的新太太。我在为《我的父亲不是英雄》这部长篇小说搜集资料的时候,我甚至看到了一份当时的最高法院下达的文件,文件精神是要求各级法院简化进城干部的离婚程序,为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离婚提供方便。他们离婚,甚至不需要征求原配妻子的同意,只需寄一张离婚证明回家。他们一般是把农村老家的全部财产留给了农村的老婆,当然,和所谓的财产一起留下的,还有他们的孩子和他们的老娘。可是在中国的农村,在那个年代,一个离了婚的农村妇女能上哪儿去呢?所以,可能只有在中国,才会有这个词,叫离婚不离家。这些被男人抛弃了的女人仍然留在她们原来的家里,养育孩子,侍候公婆,承担着原本该男人承担的山上地里的劳作,就这样渡过一生。

2006年,我为创作《我的父亲不是英雄》回老家采访,听过太多离婚不离家的悲情故事。那些女人,在战争年代,把她们的男人们送进队伍,自己以柔弱的双肩挑起一个家庭的重任。她们的男人在外面有了出息,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走进城市以后,就寄回来一纸休书。他们中的许多人直到文革时,再也没回过家乡,有些人在父母过世时,都没回来,全由家里那个被抛弃的女人一手操办。当时的我愤怒而感慨,因此,才有了《我的父亲不是英雄》中的团政委风冷心:我让风冷心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婚姻,进城后迅速忘本,又给了风冷心最严厉的惩罚:父亲在劝说风冷心不要抛弃糟糠之妻时,不慎在愤怒中摔抢走火,打伤了风冷心,父亲背着风冷心跑进医院治疗,风冷心命是保住了,可是落下终生残疾,新太太看到已经残疾的风冷心,政治前途丧失殆尽,她便通过已是政府高管的娘家哥哥给她帮忙,寻找理由(工作需要,不得不离婚)新太太最终达到离婚目的,离团政委风冷心而去,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风冷心,组织上不得己又把他送回到农村的家里,按处级干部发放生活费,风冷心再次遇到糟糠之妻暖人,并恳求原配妻子暖人的原谅,最后在忏悔中死在暖人的怀里。

如果有读者看过《我的父亲不是英雄》又看过《爸爸逸事》,会发现我写的两部小说中,对进城干部换老婆这一历史现象却有着大相径庭的两种解读:在长篇小说《我的父亲不是英雄》中,我给予了换老婆的团政委风冷心最严厉的道德上的批判,而在《爸爸逸事》中,我却给予了换老婆的汪风闻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有读者嘲讽我说:这不是两面三刀讨好读者吗?其实,读者哪里知道,这是我在对这一历史陈案更深入了解和思考后认识的深化。

过去中国农村的婚姻状况大家都是了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到洞房之夜,男女双方还没见过。在这种婚姻中,不敢说所有,但大多数没什么爱情可言,不过是男女搭配过日子而已。只是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里,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婚姻,绝大多数人也能相安无事。

全国解放之后,情况不同了,男人在战场上厮杀,九死一生,战功卓著,甚至成为高级干部,走进了城市。随着他们眼界的提高,世界的扩大,他们的心也大了。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的那种只承担生儿育女功能的婚姻,他们在渴望,渴望自己也能象城里人一样,卿卿我我,男欢女爱,拥有一个有爱情的婚姻。这个要求,对留在农村的女人确实不太公平,但对对这些男人来说,却是最正常不过了……

你总不能说五四的时候,鲁迅们换老婆就是反封建,而共产党进城的干部换老婆就是道德败坏。至于后来的婚姻是不是有爱情的婚姻,那另当别论:现在的婚姻有多少有爱情?大家还不是个个该换的时候就换了吗?

我还有一层意思,是妄自揣测,说出来也要遭人骂。但既然想到了,还是要说:当时的领导人为什么对这么多的干部换老婆采取一种默许的、甚至是纵容的态度?我们当时的领导人几乎人人都换过几任老婆的,是不是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中了解这些男人的感受?还有,从政治上考虑,几十万人呢,他们是不是并不赞成这么多干部把他们农村的老婆孩子带到城市去?

我个人认同这后一层考虑。部队进城之后,政治家希望,他们从一个农民党变成工人党,从农村走向城市,也希望它的干部们尽快从农民变成城里人,变成城市的管理者。如果这几十万人都拖家带小,那倒真是农村占领了城市,所以,还是轻装上阵的好。

没有农村的家小,这些人变成城里人会更快。历史的进步往往以牺牲个人为代价。很不幸,这种代价落在这些曾经为革命、为家庭、为她们的男人的进步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的女人们身上。

这就是我写《爸爸逸事》以后,对解放初期干部换老婆的认识:在道德上可能有值得非议之处,但在当时的社会需要的状况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是历史必然。

所以,才有了现在对汪风闻这个人物的设计:汪风闻的原配老婆是童养媳,比他大六岁,一进门人家以为来了汪风闻的娘,来市里看儿子?还闹出了警卫员喊汪风闻老婆“老奶奶”的笑话。老婆成天念叨对汪风闻的好,逢人便讲汪风闻入洞房时,由于年龄太小,根本不同男女之事,让人啼笑皆非,令陈家善不胜其烦,一心想摆脱这个婚姻。后来遇到秀芹,她是个大学生,又想高攀汪风闻,于是,主动出击,投怀送抱,百般温存之后,俩人水到渠成。但上级领导知道后,对汪风闻进行了严厉批评,有降职的风险……

当这个糟糠之妻得知自己崇拜的男人,遇到政治上的风险的时候,这个糟糠女人,马上表现出她为男人不顾一切的牺牲精神,哪怕那个男人已经有了“新欢”。这就是中国农村的女性。这是她们伟大的一面,也是她们不幸的根源。

我通过我父亲的嘴,提出了对换老婆的最低要求:你的婚姻情况我知道,你要换,我理解,但你要为她们母子的生活负起责任。但很遗憾,我在老家采访的时候知道,许多进城干部连这一点也没做到。后来在父亲老战友的采访过程中,还听说过这么一件事:还是位高级干部,换过老婆以后,老家的女儿千里迢迢挎了一篮子苹果来找,当父亲的居然不见面,也不允许别人接待。是下面的同志实在看不过去,凑了钱给女儿买了张车票送她回去。那女儿临走的时候,把带来的苹果丢了满地,一边哭一边说的悲壮场面……

这才有了小说《爸爸逸事》中的儿子,在他父亲在文革时期被打倒之后,把他亲生父亲从十多米高的批斗台子上,一脚蹬下去摔个半死不活的场面,并且把妈妈为他缝制的鞋绞烂打在他的头上……

在文革大字报中,有人揭发石某任在城市里爱上了一个年轻女子,便与妻子断绝联系。妻子找来,他不与妻同宿,提出离婚。妻子大闹县委,骂他不讲良心,我用生命保护了你,你当了官就甩掉我。他在事实面前理屈词穷。妻子还说:"我也提出与你离婚,绝对不与你这个无情无义的人一块儿生活!"围观者众。大家都同情他的妻子,他在此工作不下去,只能调离原单位。

总之,在人生旅途中,"换老婆"无论对原配妻子还是新婚妻子,都是严重的伤害,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解放初期"换老婆"之风有多厉害,我说不好,只知在父亲口中和他老战友的故事中,了解一点情况。现在想起来,这也是一种腐败。现在解除一桩婚姻,要比解放初期难得多,所以有些人就走包二奶这条路。"换老婆"、包二奶都是因为嫌弃原来的老婆了,实质上两者是一样的。看着那些离婚不离家的女人,有时也可怜她们,长年累月孤灯孤影,为了那个所谓的男人,养育儿女,孝敬公婆,不免又有可恨的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赏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