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子又冒嫩芽了

(2018-06-17 07:36:04)
标签:

咏竹

杂谈

分类: 惠龙散文集


昨晚遛弯时,心情特别好,因为,跟我四十余年的一盆竹子又冒嫩芽了,这支嫩芽标志着,它没有死…… 

image

 

这盆竹子是我1978年第一次去浙江学习的时候带回来的纪念品;更是第一次读到北宋诗人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那时,我还年轻,心比天高,胸装鸿鹄之志。於潜是旧县名,在今浙江临安境内。於潜僧,名孜,字慧觉。在於潜县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这首诗就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自然打动了我,于是,临行之时,采挖了一棵竹子带回家……

另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这“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书法家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由此,我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更是崇拜尤佳,觉得他是对“不可使居无竹”的进一步发挥。更富哲理,有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食无甘味,充其量不过是“令人瘦”而已;人无松竹之节,无雅尚之好,那就会“令人俗”了。

从此以后,这盆竹子伴随我,在野外二十年,在旅游公司十年,在碧峰饭店八年,后来又跟随我,入驻机关、测绘院和总工办……

几次险些夭折,但均逢凶化吉。可是,在我办完退休手续拿回家里换完盆土后,它却从此杆黄叶枯,我以为它死了,随着我事业结束而结束了?没有想到在2018年“父亲节”的头一天,它竟然再次冒出嫩芽。我有点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了。 

image

 

我兴奋地跟身边的妻子说:它的复活,标准着我的事业还没有完结,我想出一本“畅销书”的愿望,还是大有希望。可是,闺女却站在一旁嘲讽我说:到了这个年龄,啥都不要想了,身体好,才是真的好……

我不爱听,即刻怒目而视道: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

闺女也不甘示弱,小声嘀咕道:你这种人,往往自视高明,自以为是,听不进奉劝……

话未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的背影怒吼道: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怒吼完了,我自己到笑了。其实,我借“此君”,是用王徽之“何可一日无此君”语,即指我这盆“死后复活”的竹子。我知道“大嚼”,是出自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而“扬州鹤”,则是出自《殷芸小说》,故事的大意是,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有的是想当扬州刺史,有的是愿多置钱财,有的是想骑鹤上天,成为神仙。其中一人说:他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兼得升官、发财、成仙之利。

而我如今早已退休回家,还想借种竹而得清高之名,还想要面竹而大嚼甘味,想自己这副德行,也是可笑至极。人间何处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这等美事?

一个都六十多岁的人了,怎么就想不明白:名节高的人难得厚富,厚富的人难得名高;想做官的人无暇学仙,想得道的人无暇做官;想食肉的人无高节,想高节的人不食肉的道理呢?这两种好处,是不能兼得的,那多种好处呢?那就更不能兼得了吧!

我今天借咏竹,还不是借题发挥,想舒展一下自己的高节吗?现如今,我也太佩服自己了,竟然有如此丰富的联想力,能在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真可谓是吐语不凡了。哈哈!是不是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呢?

管他呢,反正也写了,发出去再说吧!路过,走过的看官,爱说啥就说啥,反正我就是这样想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哦,香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