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绘画杂谈 |
分类: 惠龙日记 |
今天去老年大学开会,走进老年大学教学一楼大厅时,遇到几个人,指着墙上老年大学教师一览表,围在一起,议论一个绘画老师,讲课讲得好,为人谦逊。听他讲课,理论讲得少,总讲怎样画,特别实用,我们还没学多长时间,就学会画了,
快来我们18级一年一班吧?李树强老师讲得特好,通俗易通,便于掌握……
因为,他们提到这个老师的名字,我太熟悉了,他就是我的哥哥。哥哥从小喜欢绘画,从玻璃画、水粉画、油画到山水、花草,再到写意动物,一画就是五十多年。
父母亲活着的时候,常把哥哥画的画,挂在我家最显眼的地方,一是炫耀,二是鼓励。哥哥总是不乐意,说自己画的不好,让行家里手看到会笑话我的。父亲却不以为然,他坚定地说:画的再不好,也是我儿子画的!
哥哥喜欢画画,那是发自骨子里的一种爱好。他完全是自学成才,特别是哥哥喜欢把他得意之作送给我。几十年过去了,哥哥的作品,我也没少以礼物的名义赠送给别人。
哥哥不喜欢我写文章赞美他,自己也不善于言表,总是一个人,在家里临摹历史著名大师的作品。画完一张得意之作,就想让我点评,就想给我讲讲,他的创作体会,就想跟我追溯历史画家的代表作。
一来二去,时间长了,我对绘画技能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什么是国画?什么是油画,什么是大写意,什么是工笔?它们的代表人物,甚至是绘画理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特别是哥哥退休以后,整日闷在家里,一画就是一天。发现一部好作品,几十遍的临摹。当我看到他随手撕掉的,不随心的作品时,发现他很多作品,比起在社会上吹嘘“某某大师”的人,画的强多了。
于是,我感觉哥哥是块金子,有了让哥哥走出去,宣传自己的想法。可是,哥哥不乐意,哥哥一再强调:我画画,没有功利目的,就是自己喜欢!我说,哥哥是块金子,他更是否认说:是金子为什么不发光?我说:关键是有没有识别金子的人?
最后,哥哥还是选择了走出家门,报名参加承德市老年大学绘画班学习。可是,在他第一次交绘画作业之后,识别金子的人出现了。坚决不让哥哥再当学生,而是让他做替补老师,并又把哥哥的作品送到省会参加绘画展览,居然还获得一个优秀作品奖……
这样一来,哥哥的绘画作品被销售一空,从此,供不应求。甚至,他精心为弟弟画的甲子礼物,也频频被画友和弟子收藏……
我一向不承认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因为说此话的人虽然是拿金子说事,但他说的不是金子而是人,而且是指那些有技能、有专长、有智慧的人才;是指那些素质,经验,魄力超出了平庸之辈的不同寻常的人才;是指那些当时代,国家,地区,群体或团队遭遇困境的时候,他们愿意并且只有他们挺身而出才能化险为夷,走上光明前途的人才......
这句话关系到了人才,所以我说它是一种流传已广的谬误,是混话。
为什么涉及到了人才就成了谬误和混话呢?
首先是因为,作为人才的社会资源,和作为自然资源的黄金,他们的效用发挥规律是不一样的。自然资源的效用有很强的恒定性,即,它一般的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使自身的效用发生改变。比如黄金,你今天不采还有明天,今年不采还有明年,这个时代不采还可以等到下个时代......而人才,人的生命只有宝贵的几十年,去掉儿童时期学生时代……真正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间并不长;而精力,知识和经验的"黄金期"就更短,最多也就十几年吧!
好,你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在他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你不让他走上舞台,使他错过"黄金期",他发出的光就不会耀眼;而你无情的压抑他直至他盛年已过,他就多半会已从"英才"变为一般平常的"庸才"了;如果你把他放在笼子里一直到老态龙钟,连说话都没有了力气的时候再放出来,他就什么都不是了!说什么"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就人才而言全非如此。早发光和晚发光有天壤之别,更多的人才则是,如果你给他提供的发光的机会如果太晚,他或许就根本发不出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