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记杂谈 |
分类: 惠龙散文集 |
1431是我向往许久的地方,就想坐在那里面照一张照片,没有别的意思?还我三十多年前,他曾多次邀请我,没有去过的地方?晚年之后,我时常想,如果三十多年前,我接受他的邀请,去了他的办公室
,我俩的友谊会不会加深?人生的轨迹,会不会改变?
现在想想,人生,无非就是一张永无退路的单程票,几百年之后,有人再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可能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也可能他是一百年后人们眼中的经典
……
我是在1985年第一次认识一个叫嵩的人,那时他是某高校的团委书记。那时候,我刚从廊坊调回承德,第一次去团市委开会,偶遇一个帅气小伙,我俩才一路攀谈走向团市委办公大楼。
他给我最初印象:个子不高,善于言表,热情,知识面丰富。缘于石油和地质的关系,我俩似乎有一见钟情的感觉。1992年他当了团市委书记,记得在承德剧场一起开过最后一次会后,我便离开了团组织,担任了分队技术负责人。从此,我俩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但是,他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风,一直激励自己,我很崇拜他。他曾经是我在朋友面前炫耀的对象,还特意在词典里查过他的名字,“嵩”字,它有两个意思,一是嵩山,五岳中的中岳;第二个意思是高。高嵩这个名字起得好,无论是理想、个子、信念都比嵩山高,那将来可是不得了啊。
果然四五年之后,他变成承德市某区常务副区长,我俩在常王府胡同邂逅,我特意站住想跟他打招呼,可是,他没有认出我,只是跟我微微一笑,丝毫没有多日不见的激动场面,而表现出来只是非常陌生,他匆忙而去。我傻愣愣地压抑住激动的心情,自尊心告诉我,人生差距就在一个职务的称谓上,我非常尴尬的窘态也许是别人镜头里难忘的瞬间……
有人说这世上,最美的不是事物的外在表现,而是它本身的内在本质。这些本质的东西,它帮我留住的是记忆,在生命中那些早已绝版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一句话:这世界,我来过……
曾读过一个有关富兰克林的故事。
我跟这个“高嵩”确实存在很多差距,他胆大,有头脑,有进取心。
人生,有时候,就是出奇的不能再奇了。有缘人,到时候自然缘分没有尽头。手机进入微信时代,我俩的未尽之缘,又把我俩紧紧地拴到一起。“嵩”的本质,依然没变,他独特的性格魅力,依然吸引我的眼球。我俩依然有相同的三观,依然有共同语言。我俩依然都敢直面自己的缺点。因为我俩知道,只有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障碍,人生才能在积累中成长。
我俩依然不虚伪,敢说真话,实话,敢于直面自身的缺点,自我认知会不断地得到提升。我俩会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不会轻易地将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
我俩在一起谋划晚年生活的方式,当我俩把全部力量用于改善自我而不再浪费时间去掩盖自己的不足的时候,我俩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嵩”的文学功底很好,不拘泥什么学院派,传统框框,喜欢我行我素,写出的诗歌,激情四射,记录的旅游日记耐人寻味,意义悠远。
在我走进1431的瞬间,书橱里面的藏书,没有规矩的床铺,随手摆放的户外活动用具,让我坚信,没有人生而完美,“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揪出自己的短处,并且正视它,干掉它,这种生活的感觉好极了,这种人生的观念好极了!
我抱着两本自己梦寐以求的书,美滋滋走出1431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了:有缘之人,终究有缘,无缘之人,永远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