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道丹青 说张君慧画展

(2017-06-18 08:44:17)
分类: 惠龙散文集

 

image 李树伟/文

 卢宽明  陈晓明 王彩霞 郭艳云/摄影

2017年6月17日凌晨三点五十,我和妻子起床吃饭,去二六六医院家属院接上步九江老师来到承德高速口集合,同郭营子村王氏三兄弟老少十多口人,驾驶四辆私家车,直奔北京北海公园阐福寺,参观一个画展。 

image

 

这个画展的主办单位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荣宝斋画苑、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联合主办。并由北京梵睿尚品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一个大型画展。 

image

 

参加画展的人员有:刘曦林 吴陆升 张万里 晏明 陈子 晏星 张宾 李淑琴 张君慧 胡晓莉 秋萍 曹建玲 于华

李锋卫 谭崇正 樊怡 王静芳 

image

 

这次活动的策展人是:周建 

image

 

6月17日上午七点,我们这个私家车队便来到北京北海公园西南门,将车停在停车场后,二哥王庆学在公园附近的福建沙县小吃请我们每人一碗混沌,我虽然在家已经吃过早饭,可是吃起福建沙县馄饨,依然很萌…… 

image

 

吃完饭,回到北海公园门口,正好遇到赶过来一起参观画展的北京师傅卢宽明和嫂子。我们寒暄之后,一起去北海公园北岸阐福寺,我们有说有笑,一同见证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且充满温情的展览《师道丹青——刘曦林师生画展》。 

image

 

著名史论家、书画家刘曦林先生与他的好友及在新疆、北京荣宝斋画院的弟子们欢聚一堂,将他们近期的画作,精心布置,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的书画爱好者! 

image

 

而我们一行十多人来到北京其实只为一人,那就是我们承德市的中青年画家、书法家张君慧先生而来的。 

image

 

张君慧是一位极有天赋的画家,只可惜他出身于燕山山脉深处,自学成才,缺乏老师指导,中国有句老话:老师是“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的人。 

image

 

张君慧抛家舍业,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投师拜义,让我佩服,让我感动。以前我听过一个“学生追师”的故事:有位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结果他的课讲到哪,不少学生就跟到哪,虽然往返路途很辛苦,但学生乐在其中。著名学者梅贻琦先生有个形象比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于名师课堂,实乃学生之幸。 

image

 

张君慧所追随的这位老师叫刘曦林,是山东临邑人。早年就读于山东艺专(现山东艺术学院)。后于新疆《喀什日报》任美术编辑;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1981年起,于中国美术馆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书画创作,曾任研究部主任,为研究馆员。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美术》编委,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副院长,荣宝斋画院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导师等职。中央美术学院特邀研究员、山东艺术学院特邀教授。出版专著《蒋兆和论》《中国画与现代中国》等多种。其中《20世纪中国画史》荣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金奖。兼事书画创作,长写意花卉,重诗意文思。出版画册《刘曦林艺术印记》等。多次举办书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image

 

常言道:“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民间社会中,即使没有读过书的人,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 

image

 

提及北海,四十多年前我是跟师傅卢宽明来的,那时候,我才十八岁,什么都不懂。四十多年后,我不单是测绘高级工程师、省市级测绘专家,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这次走进北海公园即刻能想起,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这首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让我们荡起双桨》,那优美的歌声便萦绕在耳畔,那熟悉的旋律与歌词便脱口而出:“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刘曦林先生与他的弟子们的师生情谊恰如这歌声所表达的,绵延几十载,至今如青山不老,绿树长青! 

image

 

在中国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我与卢宽明师傅的情意,也可谓“父子”也可谓“兄弟”。我们共同看着我崇拜的张君慧老弟,在刘曦林老师面前的谦虚和谨慎的表现,听到张君慧先生在展览开幕式上的慷慨陈词,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天地为大,亲师为尊”的含意,在中国从古至今,师生关系都是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对学生来说,恩师的悉心授业、关怀备至,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真可谓“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image

 

对老师而言,“为人之师”不仅称谓光荣,更有“得天下英才尽育之”的“高尚和快乐”。老师哺育学生以知识和良知,用“仁而爱人”的情怀奉献给自己的弟子;弟子回馈老师以尊重和敬仰,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态度报答师恩。正是在这种相互珍重和付出中,文明薪火得以延续,价值理念得以远播。 

image

 

看着张君慧对自己老师的虔诚,让我想到远在千年之前,古人诚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image

 

是呀!“师道”的光辉,源自老师和学生的坚守。“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image

 

何为师道?唐代韩愈《师说》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授授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image

 

说到师道,不能不说齐新民老先生,他是我1978年结识的文友,现在已是著名的美术家,书法家。他笔名辛民、飙翔,现定居北京。1935年生于山东临淄,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专,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淄博画院名誉院长、市美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个人专集出版有《麻雀写意画法》、《怎样画牵牛、凌霄》、《家猫画法》、齐辛民《花鸟画家小品》集、《写意禽鸟的艺术造型》、当代中国画名家提名书库——《齐辛民研究》、《齐辛民画集》一、二集。我俩也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可是攀谈起来依然亲切感人。他向我介绍说:他与刘曦林先生是老乡、同学、好友。他说他很了解刘曦林先生,他从艺六十余载,创作书画作品无数,著作等身,乃当今书画理论界屈指可数的人。其绘画兼及各类题材,尤长花卉、山水写生、写意。其形式语言广采博收,精益求精,格调高雅,为画界所瞩目。我不是在你的面前夸赞老同学刘曦林,他真具有注重师道和育后人不辍的精神,注重理论实践双修共悟。他早年在喀什工作时,即多有青年登门问艺。自去岁起,于荣宝斋画院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成绩斐然。此次展览即是刘曦林先生多年教学成果的一次隆重亮相,又是对他学生的一次宣传。至于你提到的张君慧这位年轻人,我认为他确实是个好苗子,特别是他画的牡丹,很有神韵,他能够在刘曦林先生的工作室学习,成为他的学员是很荣幸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可以看到很多画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荣宝斋画院的学习是不虚此行的。有句俗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艺术道路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语)的过程。只要大家秉承着这种“求索”的精神,我相信,大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image

 

道别齐辛民先生之后,我望着他蹒跚的步履,道古仙人的容貌,心里暗想,儒家巫觋,道家仙学与佛家体系,在古代中国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代表着东方中国的最高科技,所能达到生命层次,仍是我们现在不能企及。 

image

 

想着齐辛民老先生的话语,确实老师教给你的方法,无需自作聪明,还是老老实实学吧!你尚没有彻底接受消化之前,不要改来改去。 

image

 

真可谓:善藏者不藏,天道自强不息,为什么不藏於学习呢!君子于好学不倦里,高枕安眠。 

image

 

你不能达到的,只是你不能,并不是別人之不能;你尚不能知道的,不代表不曾有;通过学习奋发而必定成。而切戒妄自菲薄;我们有了好时代,以全面的视角,迎接儒道释西的全面回归。祝愿他们师生丹青永驻!师道长存! 

image

 

丁酉五月十八日于地质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