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美三义号村,美的是

(2017-05-07 07:30:47)
分类: 惠龙散文集

 

image 去承德围场哈里哈乡,不能不去三义号村。它没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确有世外桃源的美丽。我在远处遥望三义号村,它优美的身姿,让我即刻想起:明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image

 

来到三义号村的刹那,我不仅被这里的云山雾海、怪石嶙峋、清秀明丽的自然景观所吸引,更被具有安徽建筑风格的自然村落所陶醉。据哈里哈乡党委书记王华向我介绍说,原来的三义号村是哈里哈乡最脏,最差的营子,如今变成最美、最好的营子。想当年这个村的李春华家,不愿意参加改造,我们一起去劝他几次,他都不与我们配合…… 

image

 

可是,当他看到刘建国家的院落全部改造下来,自己才掏三千来块钱的时候,又如此漂亮,才主动找我们申请改造。这就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呀!群众由原来的被动理解,到现在的主动接受,并积极参加农家游经营之中,我们乡每年都能接待数十万海内外游客,不仅领略我们哈里哈乡的居民淳朴和善良,更让这里美丽自然的风光迷人,还有博大精深的皇家猎苑文化和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更是倾倒了无数旅游者,使其流连忘返。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诞生的,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民居村、鳞次栉比的皇家猎苑小镇和庄重威严的缘成寺,似乎都在向游人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木兰围场皇家猎苑文化辉煌的昨天。  

image

 

现如今,三义号村原有的三十三户村民,全部投入于休闲旅游接待经营之中,村民自觉地把本村电线,全部入地,生活污水,增加了处理系统,原来最脏,最差的营子,现在变成哈里哈乡最美,最好的营子…… 

image

 

我跟着王华书记和张鹏举乡长,站在村民刘建国的家门口,眺望这里的民居,它们自然情趣的和山水灵气相结合,房屋装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相结合,难免让我联系到,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 

image

 

你来看!三义号村的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恰似公园里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它们与奔腾不息的尹逊河交相辉映,构成遐想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

我情不自禁地向身边的他俩感慨道:我说三义号村美,美在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image

 

你不信就跟我一起站在村口,你看!那座碾子起到的点缀效果,是不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呀?你看!三义号村错落,是不是齐刷刷的灰瓦白墙?你再看!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是不是蔚为壮观? 

image

 

的确,三义号村的居民建筑风格,不禁让我想起安徽的紫园山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image

 

我说三义号村美,美的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你看!这个村子的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凉的气候,更使这里山林繁茂,绿意葱茏。只有生活在皇家猎苑文化,并被皇权思想熏陶的哈里哈乡人,才能明白康熙和乾隆来围场围猎的次数最多,所以他俩活的岁数最大,特别是乾隆皇帝,竟然活到89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岁数最大的皇帝。 

image

 

这才是文化修养深厚的人,选择自己旅游养生蓝图时,最先选择的村子。因此,哈里哈乡党委书记王华、乡长张鹏举想到了邀请天下著名画家、书法家、作家、诗人,来这里开办创作基地……让这里的山峦成为溪水骨架,让这里的溪水,成为村落血脉,让这里的建筑物形成依附于血脉———成为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让皇家猎苑文化和悠久中华文化有机结合为一体。 

image

 

不信,你就自己亲自来围场哈里哈乡三义号村来看一看,这里的民居房屋布局,是不是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而建?是不是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image

 

不信,你就自己亲自来瞧!三义号村的居家环境,是不是静谧雅致、如诗如画?是不是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而统一?在徽派建筑思想的指导下,三义号村真有“桃花园裏人家”式的民居随处可见。它们或铺展於波光潋灩的尹逊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这裏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山绿水的怀抱裏,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这里的土地,经过哈里哈乡政府统一协调、建议种植观光作物,空气中八万六七多的负氧离子,特别适合旅游康养。北京医科大学的一个养生专家,来到这里感慨道,美丽的三义号村,真可谓是当天养肺,长年养生,饮食养胃的好地方呀!

我说三义号村美,美的是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长期以来,三义号村因地势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维艰。生活在这种艰苦环境中的三义号村人深知养家创业之艰辛,养成了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且融入族人血脉之中,作为家风教育基地,应该政府提倡代代相传。因此,即便你偶遇经营成功,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也不以豪侈自喜,倡行节俭。特别是在建造宅第时,往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坚固实用、美观大方的基础上,寻求朴素自然清雅简淡的美感。缘於此,三义号村少有富丽堂皇的豪宅华堂,是不难理解的。让我说,以当地丰富的材料,建筑徽派民居的构思精巧、造型别致、结实美观。

我爬到村子对面的山坡上,远远翘望三义号村,清一色的灰瓦白墙,对比鲜明,另有,大自然赋予这里的,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清淡朴素之风展现无遗。

大美三义号村,你确实美的让我留恋往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