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酒桌上面烦恼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我一生最大遗憾,是不善饮酒。人近六十,追思所有往事,都能给自己打分不低。唯有喝酒,一生望洋兴叹。
在中国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几个朋友聚会,如果坐在一起光吃饭不喝酒,那场面尴尬的简直无法描述,肯定没有气氛。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人喝酒,有人不喝酒。
我这一辈子,因为不喝酒,没少被人蔑视,什么恶毒的人身攻击,我都得承受:
什么?你还算男人嘛?那东西长在你身上白瞎了;今天这杯酒你不喝了,就是蹲着尿尿的人;连酒都不能喝的人,你还能干啥?酒风代表工作作风,酒品代表人品……等等,所有的污蔑之词,只有不会喝酒的人,你才能体会到。
我人生酒场的体会是:当桌上只有你一个人不喝酒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百般无聊,生不如死,到场,不如不来;见面,不如不见面。
聚会一开始,通常有人把大家的杯子都收上来,一字排开,然后像做化学实验一样分别注入同等计量的酒。此时,也是我最尴尬的时候,自己一只手捂着自己的酒杯,一只手,不好意思地摆着说:“我不会喝!”
倒酒之人,顿时带着一种怀疑,一种嘲讽地对所有人说:“他不会喝?他说他不会喝?这酒还怎么倒呀?”
如果,今天的主宾能替我说句话,我的尴尬就算过了。如果这次酒局,我只是一个逢场作戏之人,就没人替我说话了,我只能拧着头皮说:“好了好了,我的少来点。”“凭啥?”当然要一视同仁,我们绝不会因为酒量高低不同而歧视任何一个人,酒杯面前人人平等,基本上每杯酒之间的误差不会超过0.15毫升。
“我真不能喝。”
“为啥?先给个理由。”
“生来就不胜酒力。”
“今天你把这杯酒喝了!如果出了人命,让我负责,不就齐了吗?”
假如有人说:“中午刚喝过明早还有事”之类的理由就不用说了,说了等于没说,根本没人理会。
还有人说:“开着车呢。”
“谁让你开车了?知道喝酒还开车?”劈头盖脸先是一顿训斥,然后告诉你:“别开了,车就放在这儿,或者找代驾吧。”
如果主宾真不想喝酒,唯一有效的理由就是:“身体不舒服,刚吃过头孢。”如果想表演得更真切一点,还可以虚情假意地加上一句:“应该没事吧,要不我少来点?”
“哎呀,算了算了,一点也不能喝,会出人命的!”
主宾就可顺理成章地说:“那今天我负责倒酒吧?”
于是,假装者遗憾,暗中窃喜。以为脱离了苦海,殊不知,跟我不会喝酒的一样,迎接他的将是无边无际的痛苦时光。
一桌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场面开始热烈起来,原本不太熟的人,也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唯独没人搭理我,倍受冷落。对了,如果我是个美女就好了,让半醉的男人,摸摸手,拥抱一下,还算不寂寞。可我,偏偏是个男人,只喝茶不喝酒,必然会受到所有人的歧视和攻击。
原本,我也算德高望重之人,因为不喝酒,只能沦为倒茶、添酒、叫服务员的杂役,倍感屈辱。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只能像个没出息的吃货一样不停地夹菜,没多久就把自己撑得要死,总想起身站一会。还要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不喝酒,竟添乱。
偶尔有人看我傻乎乎地坐在那里实在可怜,突发慈善之心,举起酒杯说:“咱俩喝个吧,你喝茶,随意随意。”礼貌性地用酒润润嘴唇,转身又投入火热的革命熔炉之中。我此时,还特别感激他,觉得知我者,非他莫属。
在酒精的刺激下,大家说话的分贝无意间都提高了一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论天下之事,粪土当年万户侯,先国际,后国内,最后联系本单位。啥啥啥算个球,谁谁谁那是我提拔的兄弟,一句话的事儿,包在我身上了。
“你那点事,算啥呀?明天我就给你办!”你想插句话都插不上,完全无法融入其中。因为大家热血沸腾都在拍胸脯,都在抬杠,谁要听我冷静客观的分析?
厅级领导说了:“能喝一俩喝半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处级领导说了:能喝半斤喝一两,这样的干部咋培养?”科级领导关心地说:“这样的场面,以后你就不要参加了,来了只能给领导扫兴。”我听着这些扎心戳肺的话,如坐针毡,暗下决心,以后的酒局,概不参加!难免,此时的无奈,挂在脸上,巴不得饭局早点结束。
可是,大家谈兴正浓,正所谓把酒言欢,就在此时。于是,越到后来,我越是听不下去,酒醉的人一句话能重复八遍,思维混乱,口齿含糊不清,我根本就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酒实在喝不下去了,就是不停地说,不停地争论。攥住你的胳膊,不听还不行,拉住你反复问:“你说是不是?兄弟,我说得对不对?”
我一面应付,一面想:他自己是不是也知道这么做太讨厌了?在他们的眼里,我只是个傻逼而已吧?
最后,在服务员三番五次进来问还要不要加菜?因为厨师要下班了的暗示下,在老婆连续电话催促中,总算散场了。大家在门口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手拉手互道珍重,千叮咛万嘱咐:路上小心,到家了发个微信,报个平安。醉得最厉害的那货,对所有人都不放心,挨个问:“你没事儿吧?你没事儿吧?”整个话别的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
与会人员对今晚的聚会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团结的聚会,胜利的聚会,继往开来的聚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并约定要把此项活动作为一项传统保持下去,三天后易地再战。
所有人都感觉今晚很爽,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特无聊,还得开车逐个送他们回家,还得耐心接受,所有人的诽谤和人身攻击。
这还算运气好的,如果席间有喝得不省人事的,负责送人回家,向他老婆交代的任务,自然责无旁贷非我莫属。遇到知书达理的家属,还能跟我道声:谢谢!遇到四六不懂的人,还要听她训斥:还送回来干啥?跟你们这帮狐朋狗友一起死外头得了,我还落个省心……有时,我那种恨呀!一直往脑瓜皮顶,揉着自己酸痛的胳膊,心里骂道:白活了吧?受累不落好,这辈子咋就不会喝酒呢?
更要命的是负责买单的人也喝多了,服务员追出来说:“先生,还没结账呢。所有参与喝酒的人,只能笑嘻嘻地指着躺在地上呕吐的人说:“是他请客,让他起来去结帐!”
服务员站在我的面前,哀求地说:”没办法,只有您清醒……”我此时只能跟着服务员,责无旁贷地把这顿饭钱先结算清楚。
第二天,这小子良心发现,问:“昨晚是不是你结的帐?多少钱?我给你。”记住,千万别客气,直接收下。如果虚伪习惯了假装豪爽说:“没多少钱,谁结还不是一样。”那接下来就是:“好吧,算我欠你一顿,改天我再安排。
卧槽!此话一出,我当时肠子都悔青了,转身就扇自己几个嘴巴。
所以,真正和谐完美的酒局是,桌上所有人都喝酒,而且喝得状态必须差不多,大家一起兴奋,一起傻逼,一起胡说八道,就像一车人都吃了臭豆腐,互相都闻不到臭味,谁也不嫌弃谁。
当土匪的人都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肉一起吃,有酒一起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当大家都喝酒的时候,谁不喝酒谁倒霉!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世人皆醉而我独醒。
这下你明白了吧!那些在桌上一开始就拼命劝酒,唯恐我喝不到位的人,才是真爱,才是真的为我好。
尤其是退休了,开始流行聚会实行AA制,你喝酒与不喝酒,都掏一样的钱,有的人觉得自己不喝酒,心里亏得慌,使劲一喝酒,结果第二天,睡不醒了!
你说,这是那多那少呢?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少掺和!远离是非之地,远离是非之人!一个人臭在家里,烂到家里,也不是什么寒碜事,那也是一种福气。
六十年前,我大声哭喊着:哇!哇!哇!百年之后,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哑不悄动地走了!来个神不知鬼不觉,也是一种幸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