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功与孤独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昨天晚上,有一个初中同学,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我望着那些熟悉的名字,有点胆颤心惊,不知道是和他们说话对,还是不和他们说话对,反正很纠结。
我在初中同学中,是一个另类,是一个有着作家称谓的书呆子,行为坐卧与他们不同。上中学那会儿,我们班有个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同学。她身边也有几个特别好的同学,有一天早晨上学,她书包突然找不到了,她去问老师,是不是小偷光顾了我们的教室,老师告诉她,为什么其他同学没有丢东西呢?她也觉得很奇怪……
几天之后,她才听一位特好的同学告诉她,她的书包让另一位学习不错的同学给烧了!
开始,这位同学打死都不会相信,这位同学能烧她的书包?理由很简单,她是在一起学习的好伙伴,是一起切磋琢磨试题的同学,是一起分享小豆冰棍的闺蜜,发小。她怎么能烧自己的书包?
她痛哭地抱着那位特好的同学,哀求地追问:她为什么要烧掉我的书包?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发小呀?
这位同学无奈地告诉她:就因为你昨天的考试成绩超过了她,她说了,不能让任何人超过她,于是,她在一天夜里,带上c某某把你的书本和书包一起烧了,就是为了让你读不了书,成绩自然下降,再也不能超过她……
事情一晃过去四十多年了,昨天又遇到了那位被烧掉书包的同学,她过的还不错,全国恢复高考那年,她考了一个国内顶尖的大学,学校里各省的高考状元、社会名流不在少数,而这位同学的突出在于:几乎所有考试,不分文理,都能拿第一。
自从建立初中同学群以来,我俩也偶尔接触过。一开始,我觉得这位同学性格有些孤僻,很少跟班上其他同学交流:她每天五点多就在同学群问一句:早上好!就转身去晨练了,运动完之后自觉去上班,晚上在同学群里抢红包,结束的时候,大家基本都睡觉了,她依然意犹未尽。在同学群建立的两年里,她除了必要的活动之外,我们都很少见到她,觉得她很骄傲,觉得她看不起别的同学?
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的观点。有一次,同学群里议论医疗纠纷频发的原因?她也参加了这场激烈的辩论。让我没想到的是,我认为“孤僻不善说话”的这位同学,正在里面滔滔不竭,俨然是辩论者的主力……
再后来,我有意识地和这位同学搭话聊天,才发现她的社交活动远比我想象中精彩。她不但是同学群里抢红包的主力,也是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的骨干成员。特别是遇到烧她书包的那个同学时,她的行为举止更加让我敬佩。
有一年,烧她书包的同学,突然得了一场怪病,走访了多家大医院都没有治好,于是,她找到了这位已经是全国著名的医科专家的“竞争对手”,她俩谁都没有提及那件让她们心痛一生的事情,彼此尽心尽力,相互配合,最终帮她治愈了怪病……
有一次微信聊天,我突然问她:你真不记恨烧你书包的同学吗?只见她嘿嘿一笑说:毕竟四十多年过去了,同学之间的偶尔不快也属正常,远离不快乐之事,也未必就是坏事……
我望着刚刚重新建立的同学群,心里默默地想,与此同时,我的那些同学都在忙啥呢?是沉迷于网络小说,还是熬夜打麻将,每天讨论的话题无非就是吃什么可以防癌,何时锻炼对身体最好……
也同时心里想着那位心胸宽广的同学,她不是没有社交圈,而是社交圈距离他们太遥远了。她把所有的时间都聚焦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上,而在他们看来却是“孤僻”的人。
反过来看,许多人浪费时间在低质量的无效社交上,说到底还是要在群体中寻找安全感,而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该追寻的东西。
昨晚,她突然问了我一句话,“你那么合群,该有多平凡”,我思考片刻之后,便深表认同。
这话让我想起龟兔赛跑的故事,每个人都从小听到大,但现实世界远比故事中要残酷很多:我们所处的世界,乌龟或许没有停止脚步,但兔子非但没有睡觉,反而在狂奔,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就我所见,但凡能在一个领域扎根发展的人,无不惜时如金,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这让我想起前天,在承德市举办的一场2016年国际马拉松比赛,跑在最前面的肯尼亚选手,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对手,他让我想到我的同学,特别是初中同学,跑得越靠前,同行者便越稀有。所以,成功者往往是孤独的。不是他们不需要同伴,而是因为他们的同伴掉队了,而他却从未停步。
社交行为之所以存在,一个前提便是双方之间存在共同的话题和志趣爱好。当两个人关注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时,任何“假装我们很熟”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
一位朋友在城市打拼多年,大部分原来的发小都留在小县城发展。一开始,他每年都会回去好几次和发小相聚。慢慢地,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再到后来,好几年都不见得回去一趟了。
谈起这件事情,朋友也是满脸苦笑。他说:其实特别想念以前,那时候大家都不懂事,最大的梦想或许就是找份安稳的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但现在每次发小们谈论的都是家长里短、工资多少、小孩教育……
发小讨论的话题他不感兴趣,他关心的话题发小听不懂,每次都特别尴尬。
社交带给我们的,是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不可少的乐趣。与此同时,社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心力,效果还不一定如你所愿。
有些人的事业和社交密不可分,所以圈子就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但对另一些人而言,社交和成长之间是有矛盾的。你花在此处的时间多了,就意味着花在彼处的时间少了。所以,适当离群是保证优秀的必要。这个选择题,每个人想明白后都不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