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秋赏月思故乡杂谈 |
分类: 惠龙日记 |
今夜,无论身在何处,你我举目面朝同一处,月,那皎洁、圆满、美好所在。
今夜,纵使独在异乡,你我的心连着另一端,家,那温暖、幸福、爱之所在。
寓团圆于明月,那祝福与思念正随着缕缕月光传递中……
今日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呀!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那个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河北黄骅的杨二庄齐庄村,属于华北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承德,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晴空的一轮明月与水的联想还是有的。我的故乡齐庄村有着大片大片的洼地苇坑,这些苇坑几乎把村子包围。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父亲告诉我,他小的时候,每逢夏天,黄昏以后,他们就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他们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他们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中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他们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每每想到这些,父亲高兴的像个孩子,拉着我跑到附近的山上,坐在山头上,把我搂在怀里,眼望明月,低声地说:儿子,我在梦中经常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有机会爸爸带你回老家——黄骅……
每当这个时候,我便知道,父亲想家了!他从十三岁参加八路军起,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他在家乡以外肯定他看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在父亲心中,却永远也比不上家乡他心爱的那轮小月。
我只在故乡呆了三年,以后就跟随母亲离乡背井。在天津军区大院住了三多年,在承德丰宁的凤山镇度过四年,又搬到承德市西大街36号住到上完小学,然后在碧峰门住了十一年,然后搬到水泉沟住了三年,重又回到碧峰门,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千岛湖湖上,在平沙无垠的草原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现在的我已经年近花甲,住的承德市地质家园,夸大一点说,此地有大山茂林,楼下有绿水环流,还有几座世界闻名的山景,像闻名遐迩的棒槌山,僧官帽,罗汉山,鸡冠山等名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旅游回来,一个同在庐山相识的文友来看我。他看到这里的风光,感慨地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承德山水给他印象之深。
是呀!承德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还有古朴典雅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更有金碧辉煌的外八庙,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旅游。
但是,尽管如此,每逢中秋夜晚,一轮明月,悬挂在武烈河碧波之上,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家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