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滦河我想摸摸你杂谈 |
分类: 惠龙散文集 |
作者:李树伟
站在滦河岸边,晨风撩起我花白头发。河面上起伏的波澜,一股意气风发的感觉,像一面旗帜向风中飞扬,河水宁静的清澈而明镜,洁白的云朵,掠过飞鸟的身影,诱升一种模糊的心愿,滦河,我想摸摸你……
记得第一次摸它是1970年,刚上初中,几个小伙伴,骑车来到雹神庙村,那时的滦河,深深地向东湍流着,农田里稻浪滚滚,水鸟唧啾;燕子在水面盘旋,杨柳在两岸轻曳,我们驰骋于沟壑之间,被一簇簇野花拥抱;一叶扁舟,荡于河面,朝彼岸划去,若一只戏水蜻蜓,距我三里之遥,嚯嚯的水声,已浮上我头顶的白云。这是我第一次抚摸滦河,心情像一只翻飞的水鸟,掠过河沙,掠过水波,掠过稻尖,在广阔的水面上萦绕。
那时“文革”正酣,学校里,不是学军、学工,就是学农。父亲是位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军人,自从离开部队,转业地方工作,便饱尝没文化的苦果,始终告诫我:“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从小酷爱数理化,却忽视了语文这门功课,看到如此美景,我便萌生“来此读书”,恶补语文的念头。从此,每逢盛夏假期,都骑自行车,揣上干粮,到滦河岸边读书,背唐诗宋词,朗诵高尔基的海燕……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再次开车来到滦河岸边。望着断断续续的河流,她显得那么宁静、深沉和无力,那条细细的水流,像一条长长的丝带,随风飘向远方……
忽然滦河之水,变成了我文学梦想,似乎又回到四十多年前的滦河。更加波涛汹涌,更加热血沸腾。
目前,滦河两岸的村民,为了给天津人民提供生活用水,把这里改成了湿地公园。如今的滦河两岸,鲜花烂漫,高楼林立;高校园区,阳光四季城,已代替了村庄、耕牛和马车,一架彩虹般的凤凰山公路大桥,取代了那叶小舟。一道道橡胶大坝,驯服了灾害不断的河水,宽阔的河面,吸引了诸多水鸟。绝迹多年的野鸭、天鹅,又飞回来了,在此歇息筑巢。
岸边的农家乐,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你若住宿在老五山庄,可尽情观赏棒槌峰、鸡冠山的朝阳,品尝香喷喷的农家饭,欣赏老牛山上的日落余晖…..
望见巨变的滦河,感觉自己酷爱的文学脚步落后了。我弯腰抚摸着橡胶坝,它像一座图书馆,里面珍藏了珍贵的图书,把知识装入谁的脑海,谁的思路就会变宽,下笔就会有神。
于是,我暗下决心,再次坐在图书馆里,用知识筑起一条大坝,去积蓄匮乏的自己,去抚摸心中那条滦河……
现在,我仍清晰记得,王小波在《精神家园》中说过一句话:“最初的爱好是难以代替的。”滦河曾经给我稚嫩的文学梦想,当我告别少年,离开了滦河的时候,这个梦想一直伴随我。
蓦然回首,才明白我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她,她是那样牵动我的情怀,一直是我心目中宽厚仁慈的母亲,一直是我心灵的栖息之所。多想重温少年那多彩而纯真的梦想呀,多想再次投入滦河母亲的怀抱,享受那份淳朴,那份仁厚,那份旷达……
抚摸到滦河,我便热血沸腾,我狂奔到高高的山岗,朝着山谷大喊:滦河,我想摸摸你,我想追随你,去实现我终身追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