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忠实良师益友杂谈 |
分类: 惠龙日记 |
作者:李树伟
4月29日上午7:40左右,著名作家、矛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因病在西安某医院去世,享年73岁。文友写诗悼念:
苍天可恨妒英才,
白鹿飞花落雨台。
华夏文坛失巨子,
三秦大地坠星魁。
终生妙笔书悲喜,
满腹诗章洗雾埃。
驾鹤西行从此去,
江河洒泪痛惜哉。
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高中毕业,做乡村小学、中学教师和区、乡干部20年,1982年调陕西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现任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初中二年级在作文本上写作第一篇小说。1965年初发表处女作散文,197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迄今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等30余种作品集。截止2009年,陈忠实及其作品共荣获文学奖21项,其中三部(篇)作品获得全国大奖,《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成名著作,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据不完全统计,《白鹿原》迄今已发行逾200万册,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在文学界评价很高。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这些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含的的典型形象,成功地塑造出黑娃、白孝文、田小娥、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年轻一代性格各异、追求不同、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著名学者范曾评价说,“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西方学者评价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等。
在这些作品中,无不蕴涵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对土地深沉的眷恋。1962年高考落榜后,陈忠实就在农村做了一名民办小学教师,直到1982年陕西省作协吸收他为专业作家。在回味前二十年的乡村生活陈忠实曾感言,那二十年不光修了梯田,不光教了学生,也积累了丰富的乡村生活体验,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些经验,也成为他日后创作时的一笔极大财富。
2009年7月2日,陈忠实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难忘一渠清流》文章,详述了11岁时在村小上学的日子。文中他回忆第一次住校时的紧张不安;第一次在公路上看大卡车时的新奇;第一次临摹字帖时候兴趣盎然……而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一景,是从围墙外引进一渠清流,因其带来的一场“虚惊”而写成的作文也第一次获得老师表扬,令他终身难忘。
在他笔下,生活洗去了铅华,留下了纯真。他的文章也如同一渠清流,让我感受到历经岁月磨砺之后的睿智和大气。
如今,斯人已逝。今天,我重温这篇朴实无华的文字,来怀念这位脚踏实地的作家,我的良师益友。陈忠实老师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