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庄 的 翅 膀


近几年,诗上庄的名字,在兴隆、承德、河北,乃至全国各类媒体上频繁出现,可是,在百度地图上却找不到它。
于是,发短信,向兴隆的文友刘福君提出强烈抗议,请我去诗上庄瞧一瞧。
抗议没过五分钟,果然奏效,刘福君回复短信说:抗议有效。
静等数日以后,经刘福君精心策划,一行十六人参观访问团,在一个明媚的早晨出发了。
大家一路讨论,诗上庄到底是个什么去处,引得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亲自批示:将诗上庄建成5A级景区。
车上的一名记者对大家说:诗上庄,就是燕山深处的一个自然村,原名:河北省兴隆县安子岭乡上庄村,由于村里出了个大诗人刘章,因此而出名……
毫无顾忌的司机师傅,打断记者的话,补充说:还有,上庄村出了个能人叫刘福君……
于是,车内的辩题有所改变,热议起刘福君缔造诗上庄的缘由,是为当地农民摆脱贫困,还是继承文化的轮回?世俗的、高尚的、还有迷惑的言论,让同行人面红耳赤……
我说:人类能从诸多动物中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文化传承,将人类带进文明世界,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驶过一条青山碧水的河流。一块由兴隆县文体局制作的牌子——“诗上庄”矗立在一个三岔路口,道路怵然变成水泥路面,道路两旁五颜六色的花朵,似乎在列队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记者告诉我:从这条路开始,已先后投资一千多万元。你看,沿途的摩崖石刻,世界著名诗人雕像群,刘章诗歌碑林,本地著名诗人碑林,还有诗上庄文化广场……
车速虽然只有二十脉,可我还是埋怨师傅车速太快,涂满整个山沟的诗情画意,让我感到一种灵魂笼罩着这条峡谷,高山绝壁的下面,一座不大的池塘,挽留了清澈见底的溪水,一座中西结合的白色洋楼,点缀在村庄路旁,让寻觅踏来的我,备受迷人景致感染,不禁脱口而出:是哪位诗人把这条死山沟子,打造成白衣少女,在端庄典雅中露出风情万种?
下了车,再也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左顾右盼:道路两旁,《论语》、《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镌刻在围墙上,一种重伦理的色彩,在这里随处可见。
中国人素来提倡家庭和睦,朋友坦诚,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等良好的社会风气,称这些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亲不如近邻”等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无不表现出中国人宽容忠厚,谦恭善良,彬彬有礼的文明修养。
突然,耳边响起刘福君的那首诗《给爷爷》的旋律:“我记得,你歇过的田梗/还生着一茬又一茬青草/用旧的农具,有的缺口有的生锈/有的只剩下半截朽了的木柄/你戴过的草帽,我也戴过/风来雨去还挂在老屋墙上,爷爷/”。
于是,我习惯性地脱离队伍,一个人毫无目的找当地村民寻访,想找到一些没有写在墙上的东西。
一位三十多岁眉清目秀的村妇迎面走来,身边跟着一个小男孩。
我掏出随身包里的一个汽车模型,给小男孩玩。开始,小男孩不要,少妇看我很真诚,就接过汽车模型对孩子说:谢谢爷爷。小男孩扭头甜甜地说:谢谢,爷爷。
我有意识地向少妇询问:刻在那里的名言警句,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少妇顿时感觉提问让她很吃惊,毫无掩饰地说:当然知道!
我俩一边走,一边照看着孩子,她很认真地说: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为自身的生活,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从“仁”这个字出发,根据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条件,可以派生出忠、敬、孝、友、节、义、廉、耻等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她扳着手指头,做着手势,不时地瞄一眼孩子,每一动作都很娴熟,洒脱。我被她的眼神吸引了,静静地认真地听着:“仁”的本质是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关怀,善待同类,共建和谐社会。孔子依据“仁”的精神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道理,传到西方后,被尊奉为人类行为的“黄金法则”。“仁”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无数的仁人志士,在仁的精神感召下,心忧他人,乐善不倦,胸怀天下,志济苍生,爱岗敬业,奉公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则闪光的名言则体现了中华道德观的最高境界,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刘章让上庄村出了名,刘福君缔造了诗上庄,从整体意义上说,这就是“仁”字的内涵。
少妇的不卑不亢,潇潇洒洒的回答,让我张目结舌,你是本村的农民吗?少妇噗嗤一笑:反问道,这个重要吗?
我赶紧拱手作揖说:和为贵,不要介意。
她很有分寸地还礼作揖说:既然您提到了“和”,我再诠释一下小女子的感悟,敬请斧正。
我连连告饶说:不敢不敢,洗耳恭听。
少妇的笑声更迷人了,伴随着当地特有的口音,说:所谓“和”,是指不同事物的合和、和谐、统一,对立面的相济相成,既同且异,共聚一体,相资相长。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我身与心的和谐……。
我被眼前的少妇彻底折服了,难怪一个500多口人的小山村,出了四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多个省级作家……
小男孩口渴了,吵着要回家喝水,少妇礼貌地将汽车模型还给我,我执意谦让之后,少妇抱起孩子向村里走去,我望着那匀称的背影,优雅地飘进一家农户,我愣愣地站在原地许久,意犹未尽的感觉却挂在脸上……
上庄村云山重重,在这条深谷里,溪水叮咚地从脚下流过,在云雾穿织的树木之间,露出白色洋楼的一角。刘福君说:这座白色的别墅里面,有客房、有会议室、有著名作家介绍。为的是,让来到这里的作家和诗人们,有个温馨创作的地方。
的确,这个地方太美了,我扶栏眺望,在高耸的崖壁之下,一座幽静典雅的别墅,静卧在深山中,窗外传来流泉的淙淙,那声音像给上庄村插上了一对翅膀,在幽美的峡谷中翱翔。
刘福君走过来,指着圆桌上的一盘月饼说:尝尝吧!真正的原始做法。
我毫不客气地拿起一块,放到嘴里,一股青丝玫瑰的清香,布满口中。儿时的喜悦,母亲凝望的目光,浮现脑海。那种失态,让我无法面对众人的眼神。
于是,我落荒而逃,不小心与一村民撞个满怀。刚想说对不起,口中的月饼渣,却喷撒在村民的脸上。可村民却显得镇定自若,一边搀扶我,一边向我道歉…….
所到之处,在上庄村无论80岁的老人,还是4岁的娃娃,都能背诵几首诗,在上庄村无论你走到那里,都能看到治家的格言、做人的道理、为人的方法、处世的经验。
上庄村的诗歌文化,已经成为这个村庄的灵魂。
灵魂不是凭空而来,也不会凭空飘去,所以我说:诗上庄的文化作用,是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代一代的人要担当一代一代的责任。
上庄村的国学复兴,并不是因为一时对于历史的兴趣,而是从认同,传承,一步步开始渐热,对于传统美德、智慧的主动要求的传承,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炼与升华。
漫步在文化气息浓厚的诗上庄,侧耳倾听溪水余韵,欣慰之感悄然而生,那俊俏的别墅,舒静的亭阁,鲜花丛生的池泉,满沟碧透的池水,还有曲径通幽的小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和遐想。诗上庄,一个无与伦比的地方。
发表在《承德日报》2015年10月1日《百花园》http://paper.hehechengde.cn/cdrb/html/2015-10/01/content_1766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