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明明线条语言”素描作品的艺术魅力

标签:
文化线条语言素描作品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作者:李树伟
2015年5月27日中午,收到新浪网友《明明线条语言》给我夫妻画的《美好的前程》画像,感到非常兴奋。特别是看到他在纸条里写:“照片面部放大后不十分清晰和条件所限,画得不像,算是写意之作吧。”我笑了,这种笑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感觉作者太谦虚了,第二是自己心中顿感愧疚。
我望着画像,脑海里胡乱思考着:在当今社会不断转型、追求多元的时代,许多人把持不住自己,心浮气躁、追逐金钱和功名利禄,而‘明明线条语言’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却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身于素描绘画艺术的创作之中,真是难能可贵呀!
笔者一生,有很多艺术家给我画像,第一个给我画像的是李滨声老师,那时我们还都很年轻,后来他成为很有名气的幽默绘画大师,当然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他对素描的评价,现在还清晰记得:“素描是一切作画者最先需要学习的,无论您想要作何用,素描是基础。”
我与“明明线条语言”的博主并不认识,只因我师傅卢宽明(博客名:草舍敞亮)告诉我,有一个‘明明线条语言’的博客很有特点,觉得你会喜欢!师傅的话,我一向接受,义无反顾地找到,并去欣赏。真没想到,第一眼看后,就不愿离开,一页页翻点、欣赏,脑海中想起古代画论中的一段话:“画使人喜,不如使人惊,使人惊,则不如使人思。”我想“明明线条语言”的博主是做到了,在惊喜并存的时刻,他的作品让我想了很多。
特别是在欣赏他的《笔触是灵魂的载体》、《女人花》、《舞蹈家》、《时间都去哪了》《月色浪漫》、《文学家》等作品时,你根本看不到甜俗之色,根本找不到落套之姿。作者领悟了造化之心,渲染了人体之情,你看,半展面纱的美女,你瞧,含笑高傲的莫言,在他的笔下是何等的清新怡人、生机勃勃,又奋争向上啊!
当然还有《有灵性的老树》、《风景素描》、《黄金海岸》等作品,不仅绘画优美,而且那些细小无关重要的点滴描述、动人心弦,让欣赏者浮想联翩,给人以深刻的感悟,令人惊奇赞叹、目眩神迷。
让我说“明明线条语言”的绘画手法,觉得,真不愧是以线条作为手段,以线条作为语言,以形写神视为目的佳作了,他创作的作品完全符合中国绘画的造型特点。
我知道中国历代绘画大师,在以线条造型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创造了“十八描法”。“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象之本,万象之根”。
我记得清代画家石涛,在他著的《画语录》中明确总结了几千年民族传统中主要绘画语言—“一线论”;把“线条”提高到至上的地位,强调线条是一切造型的根本;还有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在他著的《古画品录》中,关于《六法论》里也强调“骨法用笔”也就是以线为骨,中国画论中许多有关笔墨和骨法问题,其实就是关于如何用线来造型的问题。
在欣赏“明明线条语言”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他抛弃了一些琐碎的、非本质的表面东西,如素描中的光影,在绘画中有许多人会被这些飘忽不定的、非本质的光影所迷惑、左右,从而舍弃了物体最本质的结构,而“明明线条语言”的作品,善于捕抓对象本质的正确画法,并且同时对物体的结构,进行分析,概括能力极强。从“明明线条语言”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到:“光线是可以改变的,而物体本身的结构则是不变的”素描真谛。
记得中国画家徐悲鸿曾经说过:“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在欣赏“明明线条语言”作品的同时,再解读这句话,你就会懂得“只有真正了解了素描,才知道真正要想掌握这种艺术的精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明明线条语言”里,所展现的素描作品,都是创作者思想的结晶,都是创作者创新能力的新体验。
在欣然接受“明明线条语言”作品馈赠的同时,我也看到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又要出现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了,那就是“明明线条语言”的博主,至今还不知道其真实姓名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石涛著的《画语录》
(2)谢赫著的《古画品录》
(3)HERSCHEL
(4)格莱兹著的《绘画及其法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P/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