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春之晨

(2015-02-04 09:16:51)
标签:

文化

立春

萝卜

句芒

顺天府

分类: 惠龙日记

 

立春之晨

作者:李树伟

刚来到办公室,就收到野鹤哥的一首《立春之晨》的小诗:晨拥晓色上楼台,更喜阳光唤我来。飞身扑向山河去,浩荡春风撞满怀。读罢之后,知道今天是立春了。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这些思绪让我想起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写到这里,我又情不自禁地翻阅古籍《群芳谱》,这里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让我们躲春,怕春天把我们打在炕上。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母亲让我们躲春,是中国古老的习俗。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我家的躲春就是每到立春这一天,家里人不能与外人有口舌之争、全家人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在打春的时辰吃上一口萝卜,更要求所有家人,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据史料记载,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在我小时候,立春对我最初的记忆,还是食品,主要是春饼和萝卜等,现在想起这些美食,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写到这里,也给野鹤回敬一首算是收到了。

寒风萦绕塞北地,立春之晨妙诗来。蝴蝶百鸟未歌舞,二哥春风已满怀。

就用此诗作为该日记的结束语吧!衷心祝福所有亲朋好友春风得意,心想事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走进农家暖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