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诗歌创作中的笑话

(2014-09-01 10:26:06)
标签:

文化

诗歌

诗人

朦胧诗

笑话

分类: 惠龙抒情诗选编

浅谈诗歌创作中的笑话

作为诗歌爱好者,作为被别人称为诗人的人,总对诗歌有特别钟情的元素。昨天,几个诗人聚到一起,又谈到了在诗歌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演绎了多少笑话。

诗人—这个在中国对特定人群的称为,几乎是最悠久的文化的传承者,中国人的热爱态度向来极端。新中国成立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诗歌而一夜成名,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因诗歌而倒霉。

我清楚地记得打倒胡风集团时,有多少诗人因为站队不坚决而首当其冲,我有幸参加过小靳庄赛诗会,当时人人都是诗人,日赋新诗三百篇;再后来南方出现了一位女诗人,叫舒婷她独创了一种“朦胧诗”,可笑的是,这个词的出现竟然来自一篇批判文章,其题目是“令人气闷的朦胧”,可是没有想到,其后朦胧诗人是到期反地成为文化偶像,一度掀起了追星热;其代表人物海子,用自杀的形势,把崇拜朦胧诗人的举动推向高潮。

再后来又因为顾城杀妻后而自杀,则使朦胧诗人的形象,一落千丈;上个世纪末,许多以后现代为名的诗歌行为艺术更成为哗众取宠的笑话。

特别是近几年的诗歌笑话不减反增,从梨花体到“白云真白”,从“做鬼也幸福”到羊羔体,从“李白很忙”到周啸天获鲁迅文学奖。另外又源于博客的出现,更加使诗歌的出丑成为舆论焦点,盛况应该有点让诗人们梦回唐朝,可惜效果迥异。

最冤的似乎是李白,各种新时代藏头诗都以他的名义流传,信的人也不少,可见古代小说“有诗为证”的传统是何等深入民心。其实古代公众视诗人事迹为娱乐也差不多以李白始,他之前,虽然屈原、陶潜、司马相如等都是戏剧性人物,却多是后加的,李白的轶事则是生前就同步新闻一样传遍中国。

这和多数诗人的表演性人格有关,逼于公众娱乐需求,全世界的名诗人在电影、电视出现之前,都多少担当着明星角色。只是从里尔克、庞德、艾略特等诗人开始,严肃诗人抗拒娱乐化,最后可能只剩下我诗歌大国的“诗人”还继续着不自知的杂耍逗乐。

在下也忝列诗人门墙,只不过我所定义的诗人和他们很不一样。在泥沙俱下的时代,往往也适于披沙沥金,能坚持诗歌的寂寞的人将是有福的,诗给予你的慰藉、喜悦和无垢荣誉,胜于名利场上一切粉墨。

说句心里话,诗歌是真诚、文化与涵养的流露,没了真诚、没了文化、没了涵养,不仅是笑话问题,更是这种文学艺术传承的问题。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诗人抬得那么崇高,也没必要把诗歌捧得那么神圣。诗歌,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和小说散文一样,可以用来抒写自己的心灵情怀,也可以用来宣传鼓吹或针砭某种东西,当然也可以用来作为某些人的谋生手段。从古至今,一贯如此。

假如诗歌一旦成为关起门来由着诗人们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的东西,那这诗歌也就离死不远或者已经死了。许多所谓的新派诗歌作者,简直将诗歌弄成为了看不懂的所谓“朦胧诗歌”!这样的诗歌也是诗歌吗?我只赞成诗歌贵在含蓄,而不是看不懂!投身世上,历尽艰辛。平时总想:唐诗为什么广为流传?他们在遊乐场合,信手拈筆:“白曰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难道是为了金钱?

时代变了,钱眼爆大,金钱的占有成了“成功“的唯一标准。诗言志,志在何方?诗无邪,目下有干净无邪的地方吗?

伟大的诗人他们的功夫在诗外,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生活积累,是写不出诗的,只能无病呻吟。我至今觉得诗歌是最高语言艺术,没有对诗歌内涵把握,决不能称为诗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