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田林执笔的《水煮金蟾》入围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标签:
娱乐田林文友电影节电影剧本 |
分类: 惠龙日记 |
杨田林执笔的《水煮金蟾》入围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李树伟
左起:诗人野鹤、作家杨田林、作者
已经有五个多月没有见到我市知名作家,郭小川文学院院长,原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杨田林了。昨晚,文友聚会,看到了消瘦很多的杨老哥,他依然谈笑风生,特别是提到他执笔的电影剧本《水煮金蟾》,便是喜上眉梢,侃侃而谈。
从今年5月份开始创作,一直到8月8日开机,杨田林表情浓烈地说:“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过程。从写小说到写剧本,写作方式的转变,让我体会到了有如凤凰涅槃般的痛苦。”
文友们都知道,杨田林因三部小说,《美丽黄羊》、《回家》、《母亲的季节》,轰动了河北文坛,曾获《人民文学》优秀征文奖、《小说林》优秀作品奖、《都市小说》优秀作品等奖项。为此,北京亚天盛世传媒有限公司找到了杨田林,希望他创作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要求脱离开当下一些电影中的闹剧体系,但是要兼具喜剧色彩的全新创作。这样的要求让善于搞小说创作的杨田林一度犯了难。
在酒桌上,杨田林真诚地向文友透露说:“在3个月的剧本写作中,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作。回忆过去的3个月,我在电脑旁放了很多电影编剧教材,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好莱坞编剧教学大师希德·菲尔德的教材。我不断的翻阅、学习,与此同时,还一直不断地看好莱坞近年来的获奖电影,前前后后大概有100多部,就是在这样的不断磨合中,我确立了创作电影剧本的方向。”
在文友的调侃过程中,杨田林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我在和传媒公司接洽过后,该部电影的导演何蔚庭向我提出要求,三天之内,交出电影大纲。于是,我在72个小时之内,只睡了6个小时,交完大纲,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那张铁青的鞋拔子脸上雕刻着疲惫,于是,我倒头便睡。从当天上午10点,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6点。虽然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是,我仍然处在极度不安的状态下,因为我面临着行就上,不行立马换人的情况。现在说起那段经历,我可以用四个字道出当时的心情:太痛苦了。”
6月14日晚,上海大剧院群星闪耀,星光熠熠,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当晚拉开帷幕。杨田林执笔的农村轻喜剧电影《水煮金蟾》入围本届电影节,并将在电影节期间展映。我听到这个喜讯,比杨田林本人还要自豪,因为我知道杨田林是写小说的,改成写剧本,并担任电影的编剧这比写小说更具有挑战性,小说是自我的,是个性化的标签,但是写剧本是完全不同的,它需要的是包容精神,考验的是与人合作的能力,更多的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过程虽然艰辛,但是会让人上瘾。而且,第一个剧本就可以和金马奖最佳新导演何蔚庭合作,更感觉非常荣幸。
通过深入了解,该片讲述了蛤蟆村田胜家里挖出了一口温泉,平时默默无闻的田胜,立时成了全村各色人眼中的香饽饽,村民、官员、亲友、老板纷纷前来试探,冀望从中取利,上演连场黑色幽默的乡村喜剧桥段。
看过《水煮金蟾》的文友在桌上高度评价了这部电影剧本,认为此片介入角度新颖独特,人物性格鲜明得当,不仅具有温情中的善意,同时也具备黑色幽默的喜感,既体现了中国农村发展进程中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利益追逐与得失取舍之间,道出了千百年传承下中国农民淳朴善良的宽厚品质、知足豁达的民间智慧,又聚焦了当下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主题。
写作的人都懂得,一部作品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它就像自己的孩子,只有对于合作者的充分信任,才可以放心地把它交出去。杨田林做到了,在他滑稽幽默的调侃中,我体会到一个成功者的自豪和自信。
目前电影《水煮金蟾》已经进入了承德影剧院,家乡人对于这部影片会怎样评价,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都会对我个人写作生涯的一次全新的尝试,杨田林表示,这个剧本前前后后调整了4回,从结构到场景设置再到一句台词,导演都精挑细琢,这令我从内心佩服,所以我也相信,精品一定出于这样的团队。
在回家的路上,杨田林无比自豪地告诉我:“可以说,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但是也不乏一些诙谐、幽默的桥段。这与本人性格和长期养成的道德素质有关,因为,我是一个好人,一个诙谐幽默的好人,所以,我的作品不可能死板,树伟,你了解我,你说对吗?”
我说:“太对了,你为承德文学事业做出的贡献,文友耳闻目睹,你在承德市作家协会最困难的时候,撑起一片蓝天,是你智慧的体现,也是你能力的体现,承德的文友永远不会忘记你,你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杨田林听到这里,用手指着我的脸说:“你怎么说话呢?怎能用这种语言描述一个伟大的作家呢?”我呵呵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