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卖到16.28万元

标签:
高价渔猎地点视觉冲击力图腾 |
分类: 惠龙日记 |
一条鱼卖到16.28万元
2013年1月18日,伴随着气势恢弘的捺钵仪式鼓号响起,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举行,
全国各地的上万游客,亲眼目睹了原汁原味的大辽鱼猎文化,辽代祭祖仪式、祭湖醒网捕头鱼、冰屋捺钵钩鱼、品尝鱼头宴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这些活动将再现辽代冬季捕鱼场景。观冬捕、吃炖鱼已成为东北冬季旅游的新特色。
康平县卧龙湖自然保护区位于辽河之畔,传袭了辽河文明的千年渔猎文化,更与大辽的渔猎文化息息相关。
契丹先祖“青牛白马”相遇的地点以及大辽冬“捺钵”的地点都在现在的康平附近,而康平境内更有“小城子”“祺州城”等辽代遗址,是古代大辽往返进京的必经之路。
北方的渔猎文化兴盛于辽代,辽代不仅在“捺钵”时有“捕捞头鱼”“摆头鱼宴”的独特文化,更有使用鱼形兵符、鱼形图腾等的习惯。
冬捕 北方冬季渔猎传统 下网就需八九小时
冬捕是北方冬季的一种渔猎手段,在辽河、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很盛行,冬捕出网时冰面万鱼腾跃,场面壮观震撼,极富视觉冲击力,是北方渔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承。
冬捕时,先在一米左右的冰层上每隔八九米凿一个冰眼,一网要凿几百个冰窟窿,然后穿杆引线。
下网时,由于网太长,每隔一定的距离,他们都要使用马拉绞盘拉动大网,才能将大网逐步下到位,仅下网的过程就需要八九个小时。
收网时,几匹高头大马拉动绞盘牵引着钢丝绳转动,
四五米宽的大网裹着冰层下的鱼儿从宽一米、长两米的出鱼口缓缓露出冰面,渔工们边收网,边将打上来的鱼平摊在冰面上,
等在两侧的人们拿着渔场准备的专用编制袋,将一二十斤的大鱼收入囊中。
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游客,在全国最大的“大辽第一锅”
旁轮番品尝鲜美的鱼汤。
渔网在冰面下形成了一个长达近千米的环形,1万公斤活蹦乱跳的鲜鱼被捕捞上岸。
当日,第一条头鱼拍出16.28万元的高价。
四位美丽礼宾小姐在接过支票的瞬间小声说:“这个傻逼,钱一定不是好来的,要不就是有头无脑的暴发户!”
后面那个老头说:“你就得瑟吧!闹这么一条鱼,就是显示自己有钱呗!!”
给幸运的鲤鱼来个特写,下辈子脱成人,一定是贵族,这辈子当鱼都是桂鱼吗?
鱼尾戴帽子的是十六万得主,心里那个美,遇到一个傻逼,明年还找.......